,现提出以下几点可行性意见。
1、从外界因素上采取有效措施
影响大自学生心理的因素有多种,主要为家庭影响、学校教育机构设置及环境变化等。
1教育体制的改革。教育体制决定教育形势。一直以来我国的教育体制形成一种过份强调政治素质、思想素质、道德素质而忽视心理素质的教育形势,只重视生理平衡而忽视心理稳定没有心理障碍和社会成熟具有社会适应能力,这种思想上的偏差导致大学生心理素质教育的淡化,从而导致一些大学生心理状况异常的现象的发生。
针对各高等院校仍然存有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方面关注不够的情况,学校应该转变教育观念,改进教育方法。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召开的21世纪国际教育研讨会的专题报告明确提出:“21世纪最成功的劳动者,将是最全面发展的人,是对新思想和新的机遇最开放的人。”因此,建议各高等学府在全校上下,包括校领导、各级管理干部、政治辅导员都充分了解大学生心理健康的现状,提高对心理健康教育意义的认识,将心理健康教育全面渗透到学校教育的全过程。
2设置相关的心理健康教育机构。就目前情况看,大多有心理障碍以至于出现问题的学生往往都是因为无法和他人沟通、排解内心的痛苦以至于走向不归路。就此方面,建议各高校
f龙源期刊网httpwwwqika
comc
增设专门的心理咨询机构和专业的心理辅导老师,在学校心理健康机构的领导下,有针对性地对大学生的心理问题给予及时、有效的服务。另外有些同学由于同老师间存在着年龄和思想代沟等障碍,觉得一些问题难以向老师启齿,因此可以设置学生心理健康小组,其主要成员由志愿为同学服务且心理素质较好的同学组成。
除强帮弱外,还可以通过这些机构设置,及时排解的疏导大学生出现的不正常情绪,并将有严重心理障碍学生的情况及时地向组织反映,避免学生由于心理健康问题而引起的恶性事件的发生,使他们安全地度过心里高危期。
3开展心理健康知识讲座、心理咨询等活动。定期地开展各种有关心理健康方面的活动,如开展心理知识讲座,组织和邀请有关的专家和老师进行现场心理咨询;进行大量的心理健康知识的宣传;学校开有关心理健康的选修或者必修课;定期展开心理测量活动,使很多同学能更好、更清楚地了解自我,从而扬长避短,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克服自己的不足。从而达到预防、治疗的目的。
4改变家庭教育,适应社会改革。据了解。大学生心理将康状况和性格有很大关系,而性格的缔造很大一部分受家庭环境的影响。有关专家分析,独生子女、父母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