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旧事资料 分类
烦恼。且将这美人图挂起,少解闷怀”。《荐福碑》第四折开头,主人公张镐的一切苦难都已经过去,范仲淹出场说:“自与兄弟张镐同到京师,见了圣人……圣人见喜,加为头名状元。今日驿亭中安排茶饭,管待状元。”这便是第四折的全部故事内容。在元杂剧作品中,这种必然被今天的剧作家视为“画蛇添足”的写法,却是一种颇具代表性的写法。r
r
甚至关汉卿这位最善叙说故事和安排情节的元杂剧大家也未能幸免。《鲁斋郎》的楔子和前三折,展示了官僚恶霸鲁斋郎先后抢夺李银匠和张孔目两人妻子的过程,第四折已是十五年后,包拯首先上场叙说了智斩鲁斋郎和收养李四、张两双儿女的经过,然后是李四夫妻先到云台观超度张夫妻,恰巧遇见前来与张孩儿做佛事的张妻,接着又与前来追荐父母的两双儿女相认,最后出家多年的张也来此散心,于是两家人大团聚。这里有两个问题:第一,悲剧的制造者已经受到惩罚,戏剧矛盾早已解决了。第二,一连串相遇的巧合来得那样勉强和草率。r
r
元杂剧情节结构上另一个常见的幼稚缺陷是:把业已完成的人物动作再唱一遍。以《单鞭夺槊》(尚仲贤)为例。第三折展示了尉迟恭鞭打单雄信、夺下敌手兵器这一动作之后,第四折正末改扮探子上,“云:一场好厮杀也阿!”接着唱一段战斗过程。军师徐茂公说:“兀那探子,单雄信与唐元帅怎生交锋,你喘息定了,慢慢的说一遍咱。”于是探子再唱。徐茂公又说:“端的是谁输谁赢,再说一遍。”探子又唱一回。这里,戏剧情节的发展停止了,戏剧内容屈从于杂剧四套曲子的音乐形式,元曲的音乐和诗歌语言获得了展现魅力的机会。戏剧家失败了,诗人和演唱者却充分显示了艺术才能。r
r
清代曲学家梁廷指出了另一种“元曲通病”,用今天的观点来看,这种“通病”就是戏剧对话的非戏剧性。梁廷说:r
r
(《汉官秋》)中有可议者:尚书劝元帝以昭君和番,驾唱云:“怎下的教他环佩影摇青冢月,琵琶声断黑江秋?”明妃死于北漠,其葬地生草,后人因以“青冢”名之。未出塞时安得有此二字?且其第三折昭君跳死黑龙江,番王明云:“就葬此江边,号为‘青冢’者。”此白又与曲目相矛盾矣。r
r
白仁甫《墙头马上》云:“谁管我衾单枕独数更长?则这半床锦褥枉呼做鸳鸯被。流落的男游别郡,耽搁的女怨深闺。”偶尔思春,出语那便如许r
好听全球资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