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数学教学中怎样培养小学生的创新意识
创造是人类智慧和意识能动性的最高表现,是学生自我发展的一种需要。具有创新能力的前提是渴望创新,即要具有积极的创新意识。那么如何培养小学生的创新意识呢?这要根据小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来进行。小学时期是儿童心理上的一个重大转折时期,其显著特点是儿童已经有意识地参加集体生活,开始意识到自己和集体的关系,意识到自己的义务和权利。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通过挖掘教材中蕴含的创造因素,选一些材料和题目,让小学生在解决问题中亲身体验创新的实践过程,从而实现培养他们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目的。创设和谐、民主的教学氛围,一、创设和谐、民主的教学氛围,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意识是一种发现问题、积极探求的心理取向。要让学生在课堂上发现问题并积极探求,必须给他们营造一种创新的氛围。这一氛围的营造,必须以民主、平等、合作的师生关系为基础。学生在与教师的相互尊重、理解、信任的交往中,思维能始终处于积极的活跃的状态,敢想、敢说、敢问,从而迸发出创新的思想火花。我在进行二年级数学教学时,设计了一个教学环节,叫“ImaIittleteacher”。我让同学们轮流当“小老师”,给我和其他同学讲课,并要求他们一定要想办法让“学生”听懂。“小
1
f老师”对一个问题千方百计地从不同角度进行讲解,力争让每个“学生”都能听懂。同学们模拟授课,课堂上呈现出了“百家争鸣”的局面。他们敢于在老师面前把自己的所思所想表达出来,大大激发了创新意识。重视知识迁移,二、重视知识迁移,发展创造思维小学教学教材的系统怀、逻辑性很强,新知识往往是旧知识的发展和延伸。在讲授知识时,找到它与旧知识的联系,使旧知识成为新知识的辅垫,从而提供给学生一个驰骋想象的空间,可以为学生的创新思维奠定基础。例如,“梯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的教学,可先出示讨论提纲:(1)用哪些方法可以将梯形转化成学过的图形?(2)转化后的图形与梯形有什么关系?(3)试着推导出梯形的面积公式。然后让学生分组讨论,并用学具动手操作,用研究平行四边形和三角形面积的方法,试着研究梯形面积的计算公式。这样做,改变了课本上只介绍一种推导方法的简单模式,总结出10余种推导方法。最后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从这10余种方法中得出一个结论:无论使用哪种方法,推导出的梯形面积公式只有一个:梯形的面积(上底下底)×高÷2。鼓励标新立异,三、鼓励标新立异,培养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