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起于周穆王。终于鲁悼公。
《战国策》1、杂记东西周及秦、齐、楚、赵、魏、韩、燕、宋、卫、中山诸国之事。2、其时代上接春秋,下至秦并六国,约240年。3、书名或曰《国策》,或曰《国事》,或曰《短长》,或曰《事语》,或曰《长书》。后来刘向重加整理,定名为《战国
f策》,沿用至今。4、《战国策》的基本内容是战国时代谋臣策士纵横捭阖的斗争极其有关的谋议或辞说。
论语1、论语是记孔子言行的书,主要是其弟子所记。2、孔子在汉代有三种不同的本子,即《古论语》、《齐论语》、《鲁论语》。今通行的《论语》是《鲁论语》,是鲁国学
者所传,凡二十篇。3、《论语》所记的孔子的思想核心是“仁”,“仁”是从家庭出发的尊卑长幼、贵贱亲疏的差别的爱。4、《论语》是语录体散文,主要是记言。多半是简短的谈话和问答,其主要的特点则是语言简练、用意深远,有一
种雍容和顺、纡徐含蓄的风格。
“兼爱”和“非攻”1、是战国时代墨家学派创始人墨子的中心思想和主张。2、墨子的“兼爱”、“非攻”的主张,在“强劫弱”、“众暴寡”的春秋战国时期,反应了人民的要求和渴望。3、《墨子》一书中有《兼爱》《非攻》篇,逻辑性强,运用具体的事物进行说理,层层推演,有小及大,由此及彼,
语言质而不华,明白易懂。
《孟子》1、《孟子》是记孟子言行的书。孟子是战国中期儒家学派最有权威的代表人物。2、《孟子》的中心思想是仁义,主张行“仁政”而王天下。3、民本思想是孟子的主要政治思想。
《庄子》1、是先秦道家学派庄周所作。2、《汉书艺文志》载《庄子》书五十二篇。现存三十三篇。后人以《逍遥游》至《应帝王》七篇为内篇,《骈拇》
至《知北游》十五篇为外篇,《庚桑楚》至《天下》十一篇为杂篇。3、庄子是一个代表奴隶主阶级的哲学家。他不满现实,但又无力反抗,因此不得不走隐居遗世的道路。他一方面议
君相,讥儒墨,甘贫贱而肆其志;另一方面追求内心的调和、精神的胜利而自我麻醉。这一思想对后世文人产生深远影响。
荀卿1、战国后期儒家学派最大的一个代表人物。2、荀子的政治主张与孟子有同有不同,尊王道举贤能,与孟子同;兼称霸力,法后王‘与孟子异。3、荀子著有《议兵篇》、《劝学篇》《成相》等。《劝学篇》比喻层出不穷,前半篇几乎全用譬喻重叠构成,通篇用排
偶句法,具有荀子散文的特点。《成相篇》是韵文,以六句为一章,头二句三言,第三句七言,第四、五句四言,第六句三言。采用民间说唱的形式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