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旧事资料 分类
精选资料
-可编辑修改,可打印别找了你想要的都有!
精品教育资料
全册教案,,试卷,教学课件,教学设计等一站式服务
全力满足教学需求,真实规划教学环节最新全面教学资源,打造完美教学模式
可修改编辑
f精选资料
中国古代文学史(一)
课程目标本课程以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文学史研究方法为指导,系统讲授中国古代文学史的基本知识、基本
观点、发展线索,各种文学体裁的产生、发展、变化情况,及文学史上各种流派的产生的背景、成就、地位和影
响等。以期培养和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为他们将来从事社会工作与科研打好基础。
如何学习
重视作品,史论要落实在作品上
注重文学批评和文学鉴赏方法的掌握
注重史的线索,抓住文学演进的深层规律
学好古代汉语
关于中国文学史的编写
最早撰写中国文学史的是外国人。日本人川种郎于1898年出版的《支那历朝文学史》,是早稻田大学的讲义。
这本书于1903年由上海中西书局翻译出版。此外,英国人翟理斯(Giles)于1901年出版过一部中国文学史。
德国的葛鲁贝(Grube)于1902年出版过一部《中国文学史》,也比较早。
一般认为林传甲的《中国文学史》是中国学者发轫之作。这部书是林传甲于光绪三十年(1904)在京师大学堂师
范馆任国文教员时所编的讲义,其文学观念并没有超出传统,所论述的仍是传统的诗文,而不包括戏曲和小说,
显得狭窄和偏颇。
九十年代至今出现了三部比较著名的文学史
一是复旦大学章培恒、骆玉明主编的《中国文学史》(以人性的观点切入中国文学);
一是郭预衡等主编的《中国古代文学史》(注重文学发展规律的探索,而且线索清晰;
一是北京大学的袁行霈主编的《中国文学史》,它着眼于文学本位,采用史学的思维方式和文化学的视角。
具体地说:第一,文学史就是文学的历史,要把文学当成文学来研究;
第二,文学史是“史”,是文学的发展史,应当运用史家的眼光来观察和研究文学的现象;
第三,文学是文化的一部分,强调文学与文化的关系,将文学放到文化的大背景上进行研究。
在讲述文学史的同时又能站在学术前沿,这部文学史可以说代表了当代中国文学史研究的最高水平。
中国文学的分期教材是分为三古七段,采用双重视角,以文学本身的发展变化与社会制度的变化、王朝的更替
作为依据。
三古七段的具体划分如下:
上古期:先秦两汉(公元3世纪以前)
第五段:元初至明中叶(正德末)
第一段:先秦
近古期:明中叶至“五四”运动(公元16世纪至20
r
好听全球资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