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常规检验的质量控制流程
1目标使血常规检验的受到全程质量控制,确保检测结果准确性。2质量控制血常规检验质量控制分为:分析前、分析中和分析后3个方面。21血常规检验分析前的质量控制211检验单的申请:检验申请单中应包含足够的信息如患者的姓名、年龄、性别、住院科室、床号、疾病的诊断可能干扰实验结果的服药史、特殊的病理变化与血常规检验有关的既往史等患者信息以便检验人员查对。申请的检验项目应准确无误如需特殊检验应注明。212患者的准备:许多生理因素可引起血细胞数的改变如剧烈运动、饱餐、饥饿、紧张等常使白细胞数增加所以在采血前应尽量避免这些生理因素的影响。在采血前患者应把自己的生理状态、病理状态告知医生以便确定最佳的采血时间。213标本的制备:高质量的标本是保证检验结果准确、可靠的前提其最基本的要求是保证血液标本中各项细胞形态的完整。214标本的采集2141详见《检验科标本采集手册》2142抗凝剂:血常规标本必须经抗凝剂抗凝处理。2143标本采集后,立即将抗凝标本轻轻180度混匀810次。最后再次核对病人姓名和号码。215标本的运输和储存:采血完成后应尽快检测,尽量减少运输和储存的时间。因为标本储存过程中血细胞的代谢活动、蒸发作用和升华作用、化学反应、微生物降解等因素会直接影响标本的质量。如不能及时送检的标本,应在48℃低温保存,但不要超过4小时。3血常规检验分析中的质量控制31测定时间对标本的影响311标本取好后放置的时间长短会对标本的质量产生影响。有研究表明用EDTA抗凝的静脉血标本在标本收集后的8h内室温检测可以得到最佳的
f检测结果。白细胞分类可稳定6~8h但2h后粒细胞形态即有变化故做镜检分类者应及早分血片。如果不需要血小板和白细胞分类的准确数据则标本可以在2~8℃的条件下保存24h。32试剂的配套使用用全自动血液分析仪进行血常规检验时最好用全自动血液分析仪的原装配套试剂如果条件不允许也要选择和溶血素配套的稀释液。其中溶血素的选择很关键它直接影响到血细胞的检验质量。溶血素的质量不好可以造成溶血不完全使未溶解的红细胞计数到白细胞中造成白细胞数假性增高血红蛋白测定偏低。另外也可能会使白细胞明显变形使白细胞直方图异常白细胞分类计数结果不准确甚至不能进行分类计数。33仪器的校准331仪器安放于远离电磁干扰源、热源的位置,实验台稳固,工作环境清洁,注意通风、防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