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试结合相应文学理论加以论述。
2、小说是虚构的,但是读者在阅读后仍然觉得小说再现了生活,十分的“逼真”。试论述此观点。三、文学评论与批评写作。(60分)
1、试运用文学理论及诗歌理论分析冯至的诗歌《蛇》。
f文学理论2008
一、简答题1、简述文学批评的思想标准与艺术标准的关系2、简述文学风格与创作个性的关系3、福斯特在《小说面面观》中认为“国王死了。然后王后也死去”便是故
事;而国王死了,不久王后也因伤心而死‘则是情节。“对此说法发表你的意见。4、《汉书艺文志》云:“小说家者流,盖出于稗官、街谈巷议,道听途书之
所造也。”而至近代,及其同情小说处境的梁启超,则发出了小说应该为“新国民、新道德、新宗教、新政治、新风俗、新学艺、新人心、新人格”的呼声。对此发表你的看法。二、论述题
1、马克思说:“物质生活的生产方式制约着整个社会生活方式,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的过程。”有人据此把艺术生产的进步,看成与物质生产发展完全一致的同步运动,这种观点对不对?为什么?
2、“夫童心者,真心也。若以童心为不可,是以真心为不可也。夫童心者也,绝假纯真,最初一念之本心也。若失却童心,编是却真心,失却真心,便失去真人,人而非真,全不复有初矣。”“天下之至文,未有不出于童心焉者也。”请对李贽的“童心说”加以评说。三、作品分析郑敏《金黄的稻束》
文学理论2009
一、简答题1、简论小说的全知视角与限知视角2、在当前形势下,如何做一个文学评论家?3、恩格斯说:“我觉得一个任务的性格不仅仅表现在他做什么,而且表现在
他怎么做”简述你对这句话的见解
二、论述题1、刘勰《文心雕龙情采》中认为“文附质”。“质待文”;“情者,文之经:
辞者,理之维,经正而后纬成,理定而后辞畅,此立文之本源也。”他赞许《风》
f《雅》“吟咏性情”。“为情造文”。批评汉赋某些作者“心非郁陶”、“为文造情”。请对刘勰的观点加以评述。
2、中国台湾作家张大春在他的《小说稗类》解读过一则伊索寓言这个寓言说北方与太阳争胜,比赛谁能让旅行者脱下外衣……寓言的寓意是“温和的说服往往比粗暴的力量来的更有效”张大春质疑:“可是,太阳难道不比北风粗暴吗?倘若设定的比赛方式是看谁能让旅行者加件衣服,那么北方显然会得胜利,这个故事的寓意是否就是说成‘粗暴的力量往往比温和的说服力更有效’呢?”“当一则寓言所指涉的寓意是如此可移易或可反转的时候,我们又如何将之视为一种教训或真理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