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旧事资料 分类
2014年中学数学教育论文评选参评论文
高中数学课堂小组合作学习探究
旌德县职业教育中心
汪蕾
【内容提要】小组合作学习是以学习小组为最基本的组织形式,通过小组成员的相互帮助,完成一定的学习任务,在最大程度上促进自身及他人的学习,从而实现共同的学习目标。《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实验)》指出:“强调课程从学生的学习兴趣、生活经验和认知水平出发,倡导体验、实践、参与、合作与交流的学习方式,发展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合作精神。”小组合作学习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社会适应性,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性和独立性,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的正确率。小组合作学习是目前世界上许多国家普遍采用的一种富有创意的教学理论与方略。由于其实效显著,被人们誉为进十几年最重要和最成功的教学改革。然而,在教学实践中,小组合作却应分组不当、评价不及时到位等等而流于形式。针对此类问题,根据自己在数学课堂教学实践时遇到若干个教学“问题”,提出了相应“对策”,努力使小组合作活动行之有效。下面,我就结合教学实践中一些案例简单谈谈几点个人的看法。(一)问题1:如何合理分组,才能促进学生发展?对策1:往往教师都会尊重学生、遵照自愿原则,根据学生的知识基础、兴趣爱好、学习能力、心理素质等对学生进行综合评定,然后把全班学生搭配成若干异质学习小组,一般4至6人为一组。具体分组形式有:1、按成绩差异分组2、按兴趣爱好分组3、按上课内容分组4、按成员关系分组5、临时机动分组。这些分组方法从表面上培养了学生的互助精神,实质是把教师的责任分给优生,妨碍优生的学习得到更充分的发展。合作交流应以学习水平同层面的学生分组为宜。好差生的组合实质上是不科学的。互助精神应该提倡,但应讲究方法。所以,我个人以为:由4至6个同学组成一小组,并且每小组分组要同质的做法,并在小组内设立组长、记录员、和监督员等职务,同学轮流充当。各个成员明确分工,积极贡献。这样将每位学生都积极调动起来,激发学习热情,提高学习效率。案例:注重问题创设的开放性和发散性,提升概念认识。如高二数学中关于“抛物线”概念的教学,我设计了如下教学过程:(1)回顾初中阶段所学过的二次函数的图像特征。(2)问题1:什么是抛物线?在初中阶段,我们学习过的抛物线有何特征?小组1:举例说明抛物线,如yx的图像
2
f小组2:它是轴对称图形小组3:开口朝上或朝下(3)问题2:你们能知道抛物线的定义是什么吗r
好听全球资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