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旧事资料 分类
上海地铁“十”形换乘地铁车站施工技术【摘要】上海轨道交通9号线西藏南路站和8号线陆家浜车站是典型的“十字”换乘段车站,9号线西藏
南路站在施工过程中遇到了地面建筑密集、交通设施繁忙、地下管线众多、地下水位高等难题。该文阐述了典型“十”形换乘地铁车站施工技术,很好地解决了基坑在开挖过程中存在的诸多困难。使用该技术施工,有效地控制了基坑的变形,确保了交通干道的畅通及周边建筑物的安全。【关键词】地铁车站;十字换乘;双侧便桥;框架逆作;对称开挖;施工监测引言地铁两线之间的换乘就平面而言无外乎是“十”形、“T”形、“L”形、站台同平面和通道五种方式的换乘。在轨道交通网络规划愈来愈复杂的城市,如果场地允许,线路之间多以“十”形相交为主。“十”形换乘方式,换乘客流分布均匀,换乘距离短,无高度损失,方向性强。盾构施工上、下无限界之虞,规模紧凑。因此,“十字”换乘的车站形式是不可避免的。它是网络优化的产物,也是地铁车站设计和施工值得深入探讨的课题。已建成的上海轨道交通9号线西藏南路站与8号线陆家浜路站是典型的“十”形相交。针对上海特殊的地质条件和相对普遍的地面建筑密集、交通设施繁忙、地下管线众多、地下水位高等环境因素,希望以此项目的成功实例来阐述典型“十”形换乘施工常见的问题及相关技术。1、工程概况上海地铁9号线西藏南路站与地铁8号线陆家浜路站呈“十”形方式相交,东接中华路站,西至马当路站,位于陆家浜路下,骑跨西藏南路。总长为1622m,标准段宽度为229m,为地下三层结构,基坑开挖深度约为228m。车站端头井开挖深度为245m。基坑保护等级为一级,平面位置见图1。
2、工程环境21地质情况地基土的构成与特征可根据勘探孔资料,具体地层特性见表1。
f该工程承压水主要分布于第⑦及第⑨层,根据上海地区的区域资料,第⑦层承压水埋深一般在3~11m,均低于潜水水位,并呈周期性变化。勘察期间测得承压水水位埋深为807m。原8号线陆家浜路站施工时2005年实测承压水水位埋深约830m。22周边建筑物、交通及管线情况221周边建筑物西藏南路站周边建筑物众多,并且距离车站基坑较近。(1)林荫大楼:16层居民楼,距离车站主体基坑为8119m;(2)陆家浜路1221弄:14层居民楼,与车站主体结构基坑最小距离为536m。(3)银南大厦:地面18层建筑,混凝土结构,距离车站主体基坑25m,距离附属结构基坑南侧仅25m。(4)雅庐苑:混凝土28,距离主体基坑约87m,距离r
好听全球资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