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单元牛顿运动定律C1牛顿第一定律、牛顿第三定律14.C12012课标全国卷伽利略根据小球在斜面上运动的实验和理想实验,提出了惯性的概念,从而奠定了牛顿力学的基础.早期物理学家关于惯性有下列说法,其中正确的是A.物体抵抗运动状态变化的性质是惯性B.没有力的作用,物体只能处于静止状态C.行星在圆周轨道上保持匀速率运动的性质是惯性D.运动物体如果没有受到力的作用,将继续以同一速度沿同一直线运动14.AD解析惯性是物体抵抗运动状态变化而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的性质,A正确;没有力的作用,物体将处于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B错误;行星在圆形轨道上保持匀速率运动的原因是行星受到地球的万有引力作用,不是由于惯性,C错误;运动物体如果没有受到力的作用,将一直匀速直线运动下去,D正确.C2牛顿第二定律单位制21.C2、D1、E22012福建卷如图,用跨过光滑定滑轮的缆绳将海面上一艘失去动力的小船沿直线拖向岸边.已知拖动缆绳的电动机功率恒为P,小船的质量为m,小船受到的阻力大小恒为f,经过A点时的速度大小为v0,小船从A点沿直线加速运动到B点经历时间为t1,A、B两点间距离为d,缆绳质量忽略不计.求:
1小船从A点运动到B点的全过程克服阻力做的功Wf;2小船经过B点时的速度大小v1;3小船经过B点时的加速度大小a21.解析1小船从A点运动到B点克服阻力做功Wf=fd①2小船从A点运动到B点,电动机牵引绳对小船做功W=Pt1②由动能定理有11W-Wf=mv2-mv2③21202由①②③式解得v1=v20+Pt1-fd④m3设小船经过B点时绳的拉力大小为F,绳与水平方向夹角为θ,电动机牵引绳的速度大小为u,则P=Fu⑤u=v1cosθ⑥由牛顿第二定律有Fcosθ-f=ma⑦由④⑤⑥⑦式解得Pfa=-22mmv0+2mPt1-fd17.C22012安徽卷如图4所示,放在固定斜面上的物块以加速度a沿斜面匀加速下滑,若在物块上再施加一个竖直向下的恒力F,图4则
fA.物块可能匀速下滑B.物块仍以加速度a匀加速下滑C.物块将以大于a的加速度匀加速下滑D.物块将以小于a的加速度匀加速下滑17.C解析不施加F时,由牛顿第二定律有:mgsi
θ-μmgcosθ=ma,解得a=gsi
θ-μgcosθ;施加F后,相当于物体的重力增加了F,而质量无变化,又由牛顿第二定律有:FF+mgsi
θ-μF+mgcosθ=ma′,解得a′=mg+1gsi
θ-μgcosθ,所以加速度变大,C正确.C3超重和失重
C4实验:验证牛顿定律23.C42012全国卷图6为验证牛顿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