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加热和冷却》教学设计
【教材简析】《加热和冷却》是苏教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冷和热》中的第三课,热胀冷缩是热学的基本现象,《加热和冷却》课是学生进一步理解冷和热的动手实践课程。本课结合学生的认知规律从现象质疑,通过学生活动,得出热胀冷缩的结论,揭示生活中常见现象的本质,再联系身边的实际应用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同时为《水在加热和冷却后》的学习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学情分析】学生在三年级下册《认识液体》的基础上又学习了本章前两节,初步理解了冷、热和温度等概念,但对常见的热学现象不能给出科学的解释,仍然处于感性认识阶段,对生活中常见的热胀冷缩基本原理以及实践操作还不甚以解。而这些问题恰好为本课的教学设计提供了切入点,在教学中通过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达到培养学生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的目的,逐步树立“做中学”的学习意识。【设计理念】《加热和冷却》本单元承上启下的一课,热胀冷缩现象是物体的基本性质,结合学生学情以及小学科学的探究式学习特点,这一课我通过“观察瓶装液体的共同点进行探究质疑”来导入,旨在激发学生探究科学现象的兴趣;进而引导学生分组实践操作“探究加热和冷却对液体体积的影响”实验,培养学生在实验中进行分工、合作与交流的学习习惯;再次鼓励小组自主设计“探究加热和冷却对固体和气体体积的影响”的实验,逐步确立以学生为主的探究式学习,体现由帮扶到放手的转变,并培养学生在做中学的意识。通过探究让事实说话、让学生感受到物体在加热与冷却时体积的变化,讨论总结出热胀冷缩的原理,养成通过实验现象形成科学态度的学习习惯。最后引导学生认识到事物都具有两面性,从而达到扬长避短、合理利用、“学以致用”的目的。【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认识到加热和冷却会改变物体的体积。2知道大多数液体、固体、气体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3会利用热胀冷缩解释生活中的现象,并能为生活生产服务。(二)过程与方法:1能够通过模仿实验,体验液体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2能够通过设计实验,认识固体、气体的热胀冷缩现象。(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自主探究活动初步学会合作交流,树立“做中学”的意识。2学会理论联系实际的基本方法。3理解事物都有两面性的道理,学会扬长避短。【教学重难点】重点:固体、液体、气体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难点:生活中的热胀冷缩的现象以及利用。【教学准备】(各8组)1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