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旧事资料 分类
论雷锋精神的三个向度及其当代价值
发布时间:20120514172707星期一责任编辑:汪寒作者:徐茂华卢鹏来源:《重庆日报》
雷锋精神,就是对雷锋的先进思想和崇高品德的概括,是以雷锋的精神为基本内涵、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发展着的革命精神。周恩来总理把雷锋精神全面而精辟地概括为“憎爱分明的阶级立场、言行一致的革命精神、公而忘私的共产主义风格、奋不顾身的无产阶级斗志。”具体体现为坚定的共产主义信念,热爱党热爱祖国的真实情感,为人民服务的精神,爱岗敬业的“螺丝钉”精神,刻苦钻研的“钉子”精神,助人为乐的关爱精神。可见雷锋精神的核心是共产主义精神,实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在新形势下,我们弘扬雷锋精神、构建学习雷锋的长效机制,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就必须从历史与现实相结合、理论与实践相统一的角度准确把握雷锋精神科学内涵的三个向度和当代价值。坚持与时俱进,准确把握雷锋精神科学内涵的三个向度我国著名伦理学家罗国杰教授认为:“我们应当根据时代的发展,与时俱进,摒弃对雷锋精神模式化、概念化、简单化的理解,摒弃学雷锋活动的程式化,赋予雷锋精神以新的内涵。”与时俱进是雷锋精神的内在品质,是雷锋精神经久不衰、富有生命力的动力支撑。坚持与时俱进,就是要把
f雷锋精神的发生背景和发展趋向结合起来,用动态发展的眼光把握雷锋精神;就是要把纯粹的理论学习同丰富的实践活动结合起来,不断赋予雷锋精神新的时代内涵;就是要把雷锋精神的个体价值与社会价值结合起来,推进雷锋精神的理论升华。用动态发展的眼光解读雷锋精神的时代性。雷锋精神形成于上个世纪60年代的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根源于社会主义社会的现实基础及当时特殊的时代背景和社会环境。因此,雷锋精神具有与生俱来的社会主义时代性特征,是当时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生动具体体现。首先,从雷锋精神的产生背景来看,上世纪60年代初,经济的逐渐恢复促使全国范围“五爱”教育活动的开展,“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共产主义思想在人民群众中普遍达成共识,爱党爱国、无私奉献、恪尽职守、艰苦奋斗的崇高精神引领人们选择正确的人生价值取向,社会风气和社会环境空前的纯洁、健康,这种特定的历史背景和深刻的社会原因决定了雷锋精神是一种时代精神。其次,从雷锋精神的发展历程来看,其经历了“文化大革命”、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等不同社会发展时期,实践证明,社会环境的动荡不安和国际国内形r
好听全球资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