抒情主体的形象,所以说捕捉潜信息要从外在景物入手。二、
诗歌的意象是外在信息与潜信息的契合点诗歌的意象联系着情与景,融合着主观和客观,所以,它是我们经由外在信息捕捉景物特征和抒情主体情感世界一系列潜信息的必由之路。如果把诗歌将欣赏
者与作者造成的隔阂视作一堵墙的话,那么,意象恰似这堵墙上开着的一扇窗,经过它,透出室内点点的灯光,也可以穿过读者审美的眼光,这样才能将读者的感受和作者的情感勾连起来,渐渐趋同为一。所以,准确地定位意象,是诗歌欣赏过程中至关重要的一步,而教会学生捕捉意象,准确地在意象中剥离情和景,则是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完成的任务。意象在诗歌中表现为一定的景物,因此,
f准确地把握景物这一外在信息是挖掘其内在意蕴的关键。
而披
景入情的方式即由景物出发,经由契合点意象,汇集诗歌内部有机组合为一体的形象和情感两类潜在信息,反馈之,感悟之,审视之,将表层含义和内在意蕴和而为一,将浓缩为数字、数十字、数百字的众多内容充分调动开来,形成一种以诗歌主体为中心的发散性的理解层面,完成读者的欣赏美与作者的表现美渐趋的求同的过程。这种思维方式是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经过文化的积累和浸润而逐渐形成的。三、沿着思维的逻辑穿越诗歌的时空笼天地于形内,观古今于须臾,抚四海于一瞬陆机《文赋》。
挫万物于笔端。
诗人为我们创造了生动的形象,感人的意境,广阔的艺术空间,上下几千年,纵横数千里,其时空的涵盖性造成了诗歌欣赏的审美空间。刘禹锡的《秋词》中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展示给我们的形象是一队白鹤在云间排成一排,诗人的诗情也随着凌空的白鹤而飞上碧蓝的天空。由一鹤排云的典型形象创造出宏阔的意境,杜甫《登楼》
上下纵横,化无形为有形,意象豪迈,气势开阔。
中锦江春色来天地,玉垒浮云变古今,锦江句在空间上开拓视野,玉垒句就时间驰骋遐思浩荡时空中,饱含着作者对祖国山河的赞美和对民族历史的追怀,也透露了诗人忧国忧民的无限心事。可见,
诗歌的广阔的艺术时空不仅使欣赏者展开了遐思的翅膀,也包容了抒情主体的无尽潜信息要素,披景入情,我们就会领略到诗歌艺术殿堂中瑰丽的色彩。总之,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引导学生紧紧把握诗
歌作为一种文学体裁的特点,理解其艺术形象,领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f进而形成一定的价值判断,这是我在诗歌鉴赏教学中的主要思路方法当然要领会其语言的各异风格,则需调动更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