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热力学》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0807000115英文名称:E
gi
eeri
gThermody
amics学分:3总学时:48。其中,讲授48学时,实验0学时,上机0学时,实训0学时。适用专业热能与动力工程专业、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专业先修课程:高等数学、大学物理
一、课程性质与教学目的
本课程是热能与动力工程及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其任务是使学生了解热能与机械能在相互转换过程中的特点和规律;学会对热能与机械能进行转换的基本特点和规律。掌握对不同工质和不同种类过程进行分析的思想方法。树立能量转换效率和转换质量进行评价的基本思想和方法。熟练工程计算的思路和方法。
二、基本要求
要求学生掌握有关物质的热力性质、热能有效利用以及热能与其他能量转换的基本规律,并能正确运用这些规律进行各种热工过程和热力循环的分析计算。本课程主要用于提高学生的热工基础理论水平,培养学生具备分析和处理热工问题的抽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为学生今后的专业学习专业课提供必要的基础知识,同时训练学生在实际工程中的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此外本课程在有关计算技能和实践技能方面也使学生得到一定的训练。
三、重点与难点
重点:工程热力学的主要研究内容;热力系统;状态及平衡状态;状态参数及其特性;热平衡及热力学第一定律;第一定律的实质;热力学第一定律应用;理想气体特性;对比态状态方程;第二定律的实质;第二定律各种表述的等效性;不可逆过程;混合物的成分表示;湿空气的概念;湿空气过程;绝热流动过程(可逆与不可逆过程)特性,喷管计算(设计及校核);有摩擦的流动;定温压缩和绝热压缩;多变压缩;提高压缩机效率的途径;蒸汽卡诺循环。
难点:工程热力学的研究方法,准平衡过程;状态量和过程;功和热的异同;热力学能和焓
f的概念;可逆与不可逆过程;可逆与准平衡过程;熵,熵产与熵流量;广延量和强度量;混合物的参数计算;湿空气的参数;湿空气hd、ph图及应用;定熵流动的基本方程,定熵流动特性图;滞止参数;多级压缩中间冷却;朗肯循环;复杂循环(回热、再热)的计算;循环分析的一般方法。
四、教学方法
1课堂教学全部采用自己制作的多媒体教学软件进行课程教学,增加大量科研和工程实际的素材,使学生对研究对象有了直观和生动的印象。2专题讨论在精讲课程基础内容,在每章后面均设置有讨论课,从不同角度加强对基本概念和基本思路的理解,达到让学生对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基本方法的融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