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下初中数学课堂提问的有效性策略【摘要】在教学中,要实现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就是要把学习过程中的发现、探究、研究等认识活动突显出来,使学习过程更多地成为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实践表明,教师通过课堂提问这种手段可以引发学生对问题的思考,促进学生问题意识的形成和实践能力的发展。【关键词】课堂提问初中数学自主学习数学教育作为一种最基本的思维教育,采用提问的方法来引导学生用数学的思想来处理问题是更加不可或缺的,可以说提问是数学教育中的灵魂。新课程理念对传统的课堂提问提出了批判,要对课堂提问重新理解。课堂提问是引起学生反应,增进师生交流的主要手段,巴尔扎克曾说过:“打开一切科学的钥匙都毫无疑义地是问号。”可见,教师如何从提问人手,设计有价值的问题,以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激活学生的创新意识变得至关重要。一、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兴趣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体验出发,设计生动、有趣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学会从数学角度去观察问题、思考问题,以发展思维能力,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与愿望,体会数学的作用,从而学会学习,生动活泼地投入数学学习。因此教师要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角度去设计问题,用科学、生动的语言引导学生积极思维。例如在平行四边形这节课的讲授中,教师出示以下几张纸牌:
f用这些纸牌来做游戏,宣布游戏规则:请一位学生上台背对屏幕,我将其中的两张进行旋转,问题1:请这位学生来猜猜到底动了哪两张。学生找出是第一个图形和第三个图形被旋转过。问题2:第一个图形的位置变了,怎么平行四边形的位置不变?教师将第三张图片放大进行旋转,让学生清楚将平行四边形绕着一个点旋转180后仍与本身重合。学生根据中心对称图形的定义判断出平行四边形是一个中心对称图形。于是引入课题:从这一章开始要着重学习平行四边形这一中心对称图形。(板书课题:平行四边形)
二、设置问题梯度,培养学生的思维当学生对问题有了兴趣之后,教师不能随意的进行提问,而必须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问题的设计,即梯度问题。所谓问题梯度是提问要有层次性,对学习较为困难的学生,在课堂上尽量让他们回答较为基本或较浅的问题,不论回答的对或错,首先鼓励他们敢于发表自己的看法,增强自尊心与自信心;对学习成绩较高、能力较强的学生,让他们回答较难、较深的问题,有时还与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