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基坑监测方案设计
71监测方案的选定
近年来,基坑工程信息化施工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重视。为保证工程安全顺利地进行,在基坑开挖及结构构筑期间开展严密的施工监测是很有必要的,因为监测数据可以成为工程的“体温表”,不论是安全还是隐患状况都会在数据上有所反应。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施工监测也可以说是一次1:1的岩土工程原型试验,所取得的数据是基坑支护结构和周围地层在施工过程中的真实反映,是各种复杂因素影响下的综合体现。与其它客观实物一样,基坑工程在空间上是三维的,在时间上是发展的,缺少现场实测和数据分析,对于认识和把握其客观规律几乎是不可能的。
监测方案根据不同的需要会有不同的内容,一般包括工程概况、工程设计要点、地质条件、周围环境状况、监测目的、编制依据、监测项目、测点布置、监测人员配置、监测方法及精度、数据整理方法、监测频率、报警值、主要仪器设备拟提供的检测成果以及监测结果反馈制度、费用预算等。
(1)基坑工程监测应遵照山东工程建设标准《建筑基坑监测技术规范》DBJ140242004的规定实施。
(2)监测单位编写监测方案前,应了解委托方和设计方对监测工作的技术要求,并进行现场勘察、收集、分析和利用已有的资料,制定经济合理的监测方案。
(3)监测单位应收集周围建筑物、道路及地下设施、地下管线的原始资料和使用阶段资料,了解当前的工作性状。如有异常情况,应及时拍照或者录像并保存有关资料。
(4)监测单位应严格实施监测方案,及时分析、处理监测数据,并将结果和评价及时向监理、施工方和设计人员反馈。当监测数据达到监控报警值时必须立刻通报施工、设计、监理单位及相关人员。
(5)基坑工程监测频度应以系统地反映监测对象所监测的项目的重要变化过程,而又不遗漏其变化时刻为原则。开挖期间和开挖至坑底一周时间应保证1天监测一次,其后可适当降低监测频度,直至回填结束。出现异常时应实施连续监测。
(6)监测方案应经建设、设计、监理和施工等单位共同认可,必要时还需要与市政道路、地下管线、人防等主管部门协商一致后方可实施。其主要步骤及监测流程如下图
f72监测目的
基坑工程监测的主要目的为:(1)在施工过程中通过实测数据检验工程设计中所采取的各种假设和参数的正确性,及时改进施工技术或调整设计参数以取得更好的工程效果;(2)使参建各方能够完全客观真实地把握工程质量,掌握工程各部分的关键性指标,确保工程安全;(3)根据监测结果,发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