示众)、弃市(在闹市将犯人杀死)、定杀
7
f(抛入水中溺死)、车裂(五马分尸)。18、附加刑:(剃光犯人的头发胡须鬓毛)、耐、完是一刑二称(剃光犯人的胡须鬓毛,保留头发)。19、八议源于西周的八避:议亲、议故、议贤、议功、议贵、议勤、议宾。八议正式入律是在曹魏时期。20、晋律史称泰始律,又因张斐、杜预为之作注,故又称为张杜律。五服入律自晋律始。21、死刑复查制度确定于北魏(太武帝)时期。22、唐代附带利息的消费借贷称为出举、举取。不计利息的消费称为便取。23、宋代对房屋租赁称为租、赁、借。对人畜车马的租赁称为庸、雇。24、唐代的六杀是:A、故意杀人的有:谋杀、故杀;B、过失杀人的有:斗杀、误杀、戏杀、过失杀。六脏是:A、职务犯罪的有:受财枉法、受财不枉法、受所监临。B、非职务犯罪有:强盗、窃盗、坐脏(官吏、常人非因职务之便,非法收受他人财物)。25、义绝、七去、三不去均是唐朝沿前朝的婚姻解除制度。义绝是指夫妻任何一方殴打对方尊亲属,或双方家庭成员相互殴伤。犯此者必须强制离婚。26、和离是自愿离婚,这是唐朝与前朝不同的解除婚姻的方式。27、十恶原来称“重罪十条”,设立于南北朝时期的《北齐律》中,是将严重危害国家利益和伦理道德的行为归纳成十条,放在法典的第
8
f一篇,以示为重点镇压对象。到隋唐时,定型为“十恶”:谋反、谋大逆、谋叛、恶逆、不道、大不敬、不孝、不睦、不义、内乱。如果犯了十恶,一般是不赦免的,即俗话说的“十恶不赦”,但也不绝对,有的罪名是遇到国家大赦时不免死罪,只改变处死方式,有的则免死罪,但要流放。贵族官员犯了十恶,就丧失了议、请、减等特权。虽然有大赦,也要罢官。谋反(妄图危害皇帝的政权,即夺位。古文是“谋危社稷”,国家通称社稷,代称君主。)谋大逆(图谋侵害皇帝的宫殿、宗庙、陵墓。)谋叛(即预谋叛国,投向敌对政权。)恶逆(殴打及谋杀父母、祖父母,杀伯叔父母、姑、兄姊、外祖父母、丈夫、丈夫的祖父母、父母。)不道(杀死一家没有犯死罪的三人,而且将尸体支解。)大不敬(触犯皇帝尊严地位的七种犯罪,例如,盗窃皇帝宗庙的用品、现用、备用和用过的物品;医生没有照药方为皇帝配药;御用船造不牢固的;诽谤皇帝;对抗皇帝使臣等。)不孝(告发、咒骂父母、祖父母,祖父母健在时分家,供养不及时,诈称父母、祖父母死等。)不睦(谋杀五服内的亲属,殴打、告发丈夫,殴打其他亲属等。)不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