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力;重视人才需求市场调研,形成教学内容、人才推介的市场调节。(3)个性化。使学习者学以致用是职业教育的出发点和目的,学校开设的专业要以社会对职业岗位的需求而定;职业教育的教学内容要随学习者的生存需要、工作需要而区别对待;教学方式、培训程序必须因材施教、因人而异;从内容的教学到成绩的评价,衡量标准就是社会对毕业生的认同程度。(4)服务性。职业教育和培训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教育分类中赋予了服务性内涵,高职教育是以专业传授、课程学习、技能培训为内容的教育服务。学生是消费者,教职员工是服务者,学校是提供服务的场所。高职学校在强调其教育功能时,还应进一步树立服务性教育理念,增强服务意识,为接受教育服务的“消费者”提供高水平的高职教育。(5)终身化。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文件中多次强调,21世纪每个人的一生都应不断接受不同层面、不同程度职业教育的培训。靠经验、经历、一劳永逸的文凭胜任工作的时代已一去不返了。职业教育向短期、高效、多层次发展的趋势愈来愈符合知识经济时代的终身教育要求,是终身教育体系的组成部分。(6)综合性。职业教育全面和社会融为一体已见端倪,高职教育工作者不应仅是知识、
f技能的传授者,还应是社会发展和科技进步的探索者。高职教育要成为联系社会和各种教育的纽带和通道,高职教育需要全社会的关注支持,不应该只是一种单纯的教、学过程,而是关系到社会各业发展的一项综合性社会事业。二、高等职业教育的走向及动因新世纪的高等职业教育促进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作用愈显突出在保持其职业性应用性等根本特质的前提下发展涉及面更加广泛。我们从分析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走向入手,探讨其动因:(1)教育管理法制化。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实践证明,是社会经济与科学技术不断演进的需要,是增强国家实力和国际竞争的需求,也是高等教育结构调整的必然。高等职业教育得到国家社会高度重视和企事业界的广泛支持与合作,是一个复杂的社会活动过程,其中的责、权、利必须明确。国家制定的《高等教育法》、和《职业教育法》等一系列教育法规,对高等职业教育以法律形式给予了保护和规范。(2)教育投入多元化。高职教育的举办主体由省级政府规划审批,行业、企业、社会力量、私人个体以及境外投资人独立举办或共同建设也获法律认同。建立和完善质量监督、利益分配、责任奖惩机制,必将激发高职教育的主体呈多元化发展。(3)教育动力自主化。发展高等职业教育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