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旧事资料 分类
学校德育工作的衔接学校德育是一个庞大的系统网络,其系统具有整体性、整合性和动态稳定性三大基本特征。根据这一原理,我们在构建学校德育系统时,必须坚持整体性原则、有序性原则和动态性原则,坚持等级系统和系统发展原则,做好学校德育的衔接工作,以充分发挥学校德育功能。一、社会、学校、家庭协调配合,做好环境衔接和次序衔接,实现整体运作德育是一项系统工程,社会、学校、家庭教育是构成青少年学生健康成长的外部因素系统。对于青少年的成长来讲,社会、学校、家庭无疑是三个重要的环境因素,这三方面不同的空间或时间形式占据了青少年的整个生活。据了解,中小学生平均每天在学校活动的时间不低于6小时,在社会上活动3个多小时,其余时间在家里,这样,三个环境因素中的任何一方失控,都会导致德育工程的断层现象。因此,社会教育、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必须有机配合协调一致,做好学校同社会、家庭的衔接工作,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系统,形成一个“教育环”“德育网”,这样,作为主渠道的学校德育才能发挥其应有的功能且富有成效。1协调好学校与社区教育机构的关系。当前,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化,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各种文化思潮、价值观念乘虚而入,给我们青少年学生的健康成长造成很大压力的同时,社会上在德育方面还存在不少问题,如,一些有条件从事德育的机构不仅不积极
f担负起对青少年进行正面教育的义务,反而以营利为目的,出版发行一些有害于青少年的书籍、音像制品。因此,我们必须协调好学校与社会教育机构的关系。社区教育机构,通常称为社区教育委员会,是一种民间协调性机构,如,我校与华安县关工委、华安消防大队结成共建单位,定期交流经验,开展德育知识和法制知识的讲座,并与华丰派出所结成对子,让派出所的民警定期给在校后进生进行法制教育并进行军训,切实在转化后进生方面取得良好的功效,弥补学校德育的不足。
2协调好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的关系。通过这几年的调查表明,家庭有缺陷的青少年犯罪占青少年犯罪率的35。如,目前发生在华安县城的几起摩托车盗窃案都是由一个青少年犯罪团伙(共13人,其中辍学学生5人,家庭有缺陷的学生6人,在校生7人,在校生中父母在外工作的3人)实施。这至少说明家庭、学校在对青少年影响方面的方向、内容不一致和彼此脱节才会产生这样的严重后果。另外,随着独生子女的增加,家长对子女溺爱、娇生惯养往往也会冲淡甚至抵消学校德育的效果。因此,r
好听全球资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