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
f去工作,一切都是“例行公事”而已,这一切难道不可怕吗?教育已沦落到这一地步,个中缘由值得品味,但至少说明需要改变!推行年级一体化,就是提倡学生管理,教师人人参与,人有责。生管理不再是某一班主任孤军奋战”人学“,而是全员“协同作战”!学生不再是单纯的害怕某一班主任了,见到其他老师恐怕再也不敢“撒野”了,无形之中就会加强对学生的管理,岂不乐哉!当然,一体化的工作还需要大家齐心合力。凡是任课教师,都有义不容辞的责任参与到班级的教学教育管理中来,为了配合现行的教育管理制度,可以设常任班主任,常任班主任的任免可以由教师们根据各自的需求毛遂自荐,也可以由大家共同推选产生,实际上这只不过是形式罢了,与年终的优秀班主任评选并无直接关系,每月的班主任津贴由年级共享,津贴的支配由大家决议,或按照学校的制度分发给各位教师,当然是多劳多得,或者是用津贴做一些有意义的事情。大家在一起就是缘分,开开心心的工作,高高兴兴的交流,共同把教育事业做好、做大、做强,岂不快哉!当然,存在的问题也很多,尤其是如何管理,搞不好就会搞成“人多瞎胡乱”的局面,所以,协调工作应该由教务处或者政教处筹划、协调。在课程的设上,
f人员的调配上共同协商解决。既然是年级一体化,那么在课程的设上,就应该坚持尽量最大可能的让每位教师都参与到各班级的教学中去,让每位学生对每位教师都会产生“敬畏”的心理,树立每位教师的威信,增强管理的凝聚力,所以,在教学安排上,正课不能任教的,尽量在自习课上或者看班时安排其上课,交叉上课,穿插管理,基本上实现“无缝隙”管理。这样,不仅可以促进教师们教学相长,而且能使学生感到更多的压力,产生学习的动力,扭转厌学的情绪,培养学习的兴趣,逐步引导学生的转化,帮助他们逐渐走上正轨。在教育管理上,如何激发教师们的自愿性、积极性、主动性,如何产生“鳗鱼效应”,是能否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所在。首先在管理上应体现人性化,无论是家庭方面,还是学校方面,都尽量提前想教师所想,忧教师所忧,让教师们无后顾之忧,他们岂有不努力工作之理由?!其次,在管理时间上,尽量根据教师们的自愿,合理安排,最后再适当调整,教师们肯定会“感激不尽”,唯有尽心工作予以回报。大家齐心合力,群里群策,管理怎会不上一个新的层次哪?!三、提倡二十分钟效率和作业批改精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