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工业职业学院教案
课程:可编程控制器原理及应用
序号:1
授课时间
授课节次授课班级课时
2013年2月26日第1周1、2P12机电一
2
2013年2月第1周7、8P12机电二
2
27日
本次课题:
第1章可编程控制器概述
§11PLC的产生§12PLC的定义§13PLC的控制
功能及主要特点§14PLC的分类及发展
目的要求:介绍可编程序控制器的定义、特点、分类、发展趋势
重点难点:可编程序控制器的定义、主要特点、发展趋势
参考资料:《可编程控制器原理及应用》高等教育出版社
课型:
新授课
教学方法:讲授法、练习法
教具:
作业:
教学步骤:
f一.新课要求
上课认真听课,课前要进行预习,最少要四节课的内容,认真作笔记,不懂要及时反映,多提问,作业及时上交,实验报告要认真独立完成。
成绩考核:1、平时成绩占2030(作业,实验报告,考勤)2、考试成绩占7080
二引入新课§11可编程控制器简介
一、可编程控制器的产生和定义
1969年,美国数字设备公司(GEC)首先研制成功第一台可编程序控制器,并在通用汽车公司的自动装配线上试用成功,从而开创了工业控制的新局面。
早期的可编程序控制器是为取代继电器控制线路、存储程序指令、完成顺序控制而设计的。主要用于:1逻辑运算2计时,计数等顺序控制,均属开关量控制。所以,通常称为可编程序逻辑控制器(PLCProgrammableLogicCo
troller)。
进入70年代,随着微电子技术的发展,PLC采用了通用微处理器,这种控制器就不再局限于当初的逻辑运算了,功能不断增强。因此,实际上应称之为PC可编程序控制器。
至80年代,随大规模和超大规模集成电路等微电子技术的发展,以16位和32位微处理器构成的微机化PC得到了惊人的发展。使PC在概念、设计、性能、价格以及应用等方面都有了新的突破。不仅控制功能增强,功耗和体积减小,成本下降,可靠性提高,编程和故障检测更为灵活方便,而且随着远程IO和通信网络、数据处理以及图象显示的发展,使PC
f向用于连续生产过程控制的方向发展,成为实现工业生产自动
化的一大支柱。
定义:可编程控制器是一种数字运算电子系统,专为在工
业环境应用而设计。它采用可编程序的存储器,用于存储执行
逻辑运算、顺序控制、定时、计数和算术运算等操作的指令,
并通过数字式或模拟式的输人输出,控制各种类型的机械或生
产过程。可编程控制器及其有关外围设备都应按易于与工业控
制系统连成一个整体,易于扩充其功能的设计。
可编程序控制器是工业专用微机控制装置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