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方案
综合实践活动是一门基于学生的直接经验,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生活,体现对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综合运用的实践性课程。它的设置,既适应了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又适应了社会发展的需要,是基础教育课程体系改革的重要举措。我校根据学校实际情况,特制定此实施方案。一、指导思想拓展学生学科知识领域,提高综合素质,发展批判思维能力、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让学生在掌握现代科学文化知识的同时,能够尽可能地融入到社会大环境中,通过社会考察与实践,提高学生探究能力、处理问题的能力和实际动手能力,锻炼学生的合作学习及人际交往能力。二、领导小组组长:李少峰组员:魏明奇高彦许峰曹利霞三、活动内容:三年级手工折纸四年级手工剪纸五年级学做蛋炒饭六年级花卉简易栽培四、活动方式个人活动、小组活动、集体活动并存,具体视活动内容而定。个人活动有利于培养学生独立探索精神、鼓励优秀生拔尖,并将过程或成果交流、展示,与他人共同分享。小组活动,倡导学生优势互补,学会虚心听取别人的正确意见,培养相互合作精神,是活动成功必备条件。集体活动,收获的面较广。通过在集体活动中分工合作,体会集体同心协力产生巨大力量的道理。当然这三者不是孤立地进行,可以审时度势,兼而有之,以达到最佳的组合。五、综合实践活动的评价综合实践活动的学生评价应坚持发展性原则、客观性原则、激励性原则,评价的方式主要有观察、汇报表演、成果展示、竞赛等,以发挥评价的导向作用。2、评价的内容
f参与综合实践活动的课时量与态度。活动中所获得的体验情况。知识、方法、技能的掌握情况。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发展情况。3、评价方式与方法自我评价和他人评价,个别评价与集体评价,形成性评价与总结性评价相结合。提倡协商研讨式评价,即教师和学生共同协商评价的方式和标准,并根据协商的结果进行评价。恰当运用量化评价和质性评价。评价要客观、公正、合理,要从促进学生学习的角度恰当地解释评价数据,以增强学生的学习自信心,提高学习的兴趣,激发学习的动力。教师在评价过程中要注重方法、态度和体验的评价,重视用文字说明学生活动令人满意或需要改进。
f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实施方案
庞村镇军屯小学2015年3月
f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