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旧事资料 分类
③,而末治者④,否矣。其所厚者薄⑤,而其所薄者厚,未之有也⑥。此谓知本,此谓知之至也。【译文】只有推究事物的原理,而后才能达到认识明确;只有达到认识明确,而后才能意念诚实;只有意念诚实,而后才能心思端正;只有心思端正,而后才能提高自身的品德修养;只有提高了自身的品德修养,而后才能整治好家族;只有整治好家族,而后才能治理好邦国;只有治理好邦国,而后才能使天下太平。从天子开始,一直到下面老百姓,一律都要搞好自身的品德修养作为根本。一个人,他自身的品德修养这个根本败坏了,却要做到家齐、国治、天下平,那是不可能的。正如他所尊重的人反而轻蔑他,他所轻蔑的人反而尊重他,这样的事情是从来不会有的。这就叫做认识根本的道理。这就叫做认识的彻底,即是进入“知”的最高境界。
3
f【注】①、庶人:西周起称农业生产者。春秋时,其他位在士以下,工
商皂隶之上。秦汉以后泛指没有官爵的平民。②、壹是:一。一切、一律、一概。③、本乱:乱,紊乱,破坏。本乱,意为本性败坏④、末治:意指家齐、国治、天下平。⑤、其所厚者薄:厚,重视,尊重。薄,轻视,轻蔑。⑥、未之有也:即未有之也。之,代词。
【原文】康诰①曰:“克明德②。”大甲③曰:“顾是天之明命④。”
帝典⑤曰:“克明峻德⑥。”皆自明也。【译文】
《康诰》里说:“能够有崇尚光明的德性。”《太甲》里说:“经常思念上天赋予的阐明美德的使命。”《帝典》里也说:“能够使伟大崇高的德性显明。”这些书上说的都是要使自己的美德得以发扬和弘扬美德的意思。【注】
①、康诰:《尚书周书》中的篇名。《尚书》是中国上古历史文献和部分追述古代事迹著作的汇编。分为《虞书》、《夏书》、《商
4
f书》、《周书》四部分。《康诰》是周公封康叔时所作的文告。周公在平定三监(管叔、蔡叔、霍叔)武庚所发动的叛乱后,便封康叔于殷地。这个文告就是康叔上任之前,周公对他所作的训辞。
②、克明德:克,能够。明,崇尚。《康诰》篇原句为:“惟乃丕显考文王,克明德慎罚。”是赞扬文王的话。
③、《太甲》:《尚书商书》中的篇名。太甲,商代国王,商汤的嫡长孙,太丁之子。传说太甲即位后,因破坏汤法,不理国政而被伊尹放逐。后回国复位。太甲被放逐期间,生活在民间,了解人民疾苦。复位后,励精图治,做到“诸候归殷,百姓以宁”。
④、顾天之明命:这是伊尹告诫太甲的话。顾:回顾、想念、思念。:是,此。明命:光辉的命令r
好听全球资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