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旧事资料 分类
大学
【原文】大学之道①,在明明德②,在亲民③,在止于至善④。知止而后
有定⑤,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⑥。物有本末⑦,事有终始,知所先后⑧,则近道矣。【译文】
大学的道理,在于使人们的美德得以显明,在于使天下的人革旧更新,在于使人们达到最好的理想境界。知道所应达到的理想是“至善”,而后才能有确定的志向,有了确定的志向,而后才能内心宁静,内心宁静而后才能泰然安稳,泰然安稳而后才能行事思虑周详,行事思虑周详才能达到最好的理想境界。世上万物都有根柢和末梢,天下万事都有结局和发端,能够明白它们的先后次序,那么,就能够接近这《大学》的原理了。【注】
①、道:指道理、原理、原则、纲领,含有人生观、世界观、政治主张和思想体现。
②、明明德:前一个“明”为动词,即使……显明。后一个“明”为形容词,清明的、光明的之意。
③、亲民:亲民,亲,当作“新”,为动词,即使……革新。
1
f④、至善:最好的思想境界,善的最高的地步。⑤、知止:能够知道所当止的地步。指上文所说的“止于至善”。⑥、得:获得(至善)。《孟子告子上》:“心之官则思,思则得之,不思则不得也。”⑦、本末:指树的根本与树梢。⑧、知所先后:意指能够知道和把握道德修养的先后次序。【原文】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①;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②;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③;致知在格物④。【译文】古时候,想要使美德显明于天下的人,先要治理好他的国家;要想治理好自己的国家(治国)的人,一定要先治理好自己的家族;要想治理好自己的家族的人,一定要先努力提高自身的品德修养;想要提高自身品德修养的人,必须先端正自己的内心;想要端正自己的内心,必先使自己的意念诚实;想要使自己的意念诚实,必先达到认识明确;而达到认识明确的方法就在于推究事物的原理。【注】①、先齐其家:齐,有治理之意。家,指家族。意为使家族齐心协力、和睦平安。
2
f②、修其身:指修养好自身的品德。③、先致其知:致,至。知,认识。先使认识达到明确。④、格物:推究事物的原理。据朱熹解释:“言欲致吾之知,在即物而穷其理也。”(《四书注集》)【原文】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自天子以至于庶人①,壹是皆以修身为本②。其本乱r
好听全球资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