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放心,只要学习需要,都没有问题,你安心学习吧。’使孩子们觉得好像钱来得容易,所以他们也很难去痛惜父母的钱。用金钱和物质衡量感情无论何时都是不对的,而且会引发不好的结果,在家庭关系中尤其如此。美国有个华裔家长,把他家三代单传的儿子送给我教育。这孩子叫Eric长得非常可爱,然而学习都是一塌糊涂。在我那儿学了一段时间后,品行、学习都有很大改进。一天他母亲又来找我说:‘陶老师啊,非常感谢你对Eric的培养,但我还有件事要麻烦你。’我问什么事,她说:‘上个月他英文考了个100分,她爷爷奶奶喜晕了,赶快全家开车去最大的商店,他指什么买什么,然后又去高级餐厅美美地庆祝了一番。过几天数学也100分,又去买东西,又去庆祝一通。后来几乎天天100分,你要不去,他就大哭大叫:‘我不考100分了’你看怎么办哪,陶老师’我批评道:‘谁要你们这样庆祝孩子的100分呢’她说:‘陶老师啊,以前他总是零分,几分的,考了100分难道我们不能高兴一下吗”“要高兴也不能这样呀’‘那我们应该怎样呢’她反问道。我说:‘孩子考了100分,给你看,你认真地看一看,然后说:哟,真的100分哪,哎呀,妈妈真高兴啊,我还有事,拜拜你们用亲情去激发并赞扬孩子的上进心,而不应把这种亲子关系物质化。’她听后表示深有所悟。同时,我当即把孩子叫过来,先对他的进步作肯定,然后再让他明白努力学习主要是为他自己的将来,而不只是为了父母。从那以后,他不但没在家里闹事,而且学习更努力,上进心更强了。
f不少父母为孩子费尽苦心,结果孩子却并不领情。一位家长打电话痛苦地问我:‘我给了孩子一切,为什么他还那么恨我?’此外,有些条件较差的家长的给予本来就是抱薪救火,薪不尽则火不灭,你后来不能满足他的日益膨胀的欲望时,他的怨恨当然就来了。”从这些故事和这位幼儿教育学家的经历中,我们不难看出父母把与孩子的亲子关系物质化、金钱化对幼儿产生的严重不良影响。(三)家长对子女的要求过高家长对子女的要求过高,也会使孩子产生不健康的心理,随着社会竞争增强,社会对幼儿的期望越来越高,我们常常不考虑幼儿的个体差异,统一要求,使幼儿身心负担过重,造成很大的心理压力,使他们对学习失去信心和兴趣。比如现在的兴趣班,不是建筑在幼儿的兴趣上,而是建筑在成人的攀比上,对幼儿是百害而无一益。家长的期望对孩子有强烈的暗示和感染作用。从心理学上来讲,期望是一种心理定势,家长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