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味欣赏、赞扬,放弃要求,后果是孩子任性、霸道,不会和同伴友好合作,是非不分,随心所欲,缺乏自制力,形成唯我独尊的不正常心理,和集体格格不入,碰到不如意的事,往往有过激行为,成为人们眼中的问题儿童。(二)亲子关系物质化、金钱化当父母把与孩子的亲子关系物质化、金钱化时,钱成了衡量感情和爱的标志。孩子跟父母的关系完全变成了索取和给予,没有对等交流。在孩子心目中,父母无穷无尽的给予和他无穷无尽的索取是天经地义的事。有一件小事,我一直印象很深。有次看到一位在街边烤羊肉串的父亲,满头大汗,一刻不停地烤啊忙啊,顾不得烟气熏人,也不管挥汗如雨,只想着多卖几串烤羊肉,多赚几块钱。这时他10来岁的女儿跑到他身后:“爸爸给我20块钱!”父亲没有丝毫犹豫,右手一边连续快速地翻滚着火炉上的羊肉串,左手马上摸出钱递过去:“快走,别让烟熏着你!”要钱去干什么?连问都不问。他要挣到20块钱需要烤多少串羊肉串啊!某幼儿教育学者在华中师大给大学生上素质教育课,首先就讲的是家庭教育学,讲的是父母与孩子的相互沟通及关爱。教授讲到:“有一次,一个女生对我说:‘陶老师,我妈妈说我这学期进步了。’我说你这学期又没回家,妈妈也没来过,你妈妈怎么知道你改变了?她说妈妈是通过和她通电话知道她改变了。我觉得很奇怪,一问才知道事情是这样的:她妈经常有电话来,问她钱够不够用,问她饭菜好不好吃,生活好不好,衣服够不够穿,她每次接她妈妈的电话都很不耐烦,嫌她妈妈嗦。一次,妈妈又来电话,问她最近怎么样,她顺口问答道:‘我都挺好的。妈,最近你怎么样啊’电话那头突然没声音了,她忙追
f问道:‘妈,你怎么啦’妈妈又停顿半晌,然后竟哽咽地对女儿说:‘女儿啊,20年了,你第一次问‘妈妈你怎么了’。孩子你变懂事了!’又有一次,一对夫妻带着他们19岁孩子来找我,要我帮助解决孩子和他们之间的隔阂。我问这孩子,为什么恨父母,他两手一摊,理直气壮地喊道:‘他们不给我钱!’我反问道:‘他们凭什么要给你钱!要知道父母的钱又不是你的钱,是他们流血流汗挣来的,对于一个19岁的孩子,并没有什么法律规定父母必须给你钱。’但是很多孩子连这个很简单的道理都不懂。我们的大学里面,很多学生学习上吊儿郎当,混一天算一天,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他们花的是父母的钱,而父母没有能让孩子真正认识到他们的钱来之不易,反而有时故作轻松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