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型企业虚拟经营问题探讨
091007143800
作者:陈园王少东张国
霞
编辑:studa20
摘要虚拟公司是由罗杰内格尔于1991年提出的新概念目前国内已
经有许多企业采用这种企业经营管理方式在中国实行的这10来年中其中不
乏有一些成功者对成功企业进行调查和研究并结合中国中小企业实际情况可
以发现虚拟经营对于中小企业的发展具有特殊意义本文就虚拟经营管理模式进
行分析进而结合中小企业实际情况从组织结构核心竞争力和经营范围等方面
提出在虚拟经营管理中应注意的问题旨在为中小企业的发展提供借鉴
关键词中小企业虚拟经营战略联盟核心竞争力
我国中小企业虚拟经营始于20世纪90年代中期从1999年开始虚拟经营已由个别企业的自发实践转变为自觉的群体创新行为继美特斯邦威高邦森马拜丽德等一批休闲服企业虚拟经营实践成功之后国内许多企业通过实施虚拟经营整合内外部资源突破了企业用地人才技术资金等要素制约获得了研发生产销售等具体功能从而实现了企业规模的迅速扩张如今虚拟经营模式正以其柔性的组织结构灵活的反应速度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和推崇
一虚拟经营的内涵
虚拟公司的概念最早是1991年由罗杰内格尔提出的虚拟经营实质上就是借用整合外部资源提高公司竞争力的一种资源配置模式之所以说“虚拟”是因为虚拟经营模式突破了公司有形的组织界限借用外部资源整合运作从中获得诸如生产设计营销等功能却不一定要拥有与上述功能相对应的实体组织因而使公司容易拥有最低成本最佳产品和最佳服务的竞争优势其实虚拟经营的精髓是将有限的资源集中在主业上集中在附加值高的功能上而将非主业附加值低的功能虚拟化从而最大限度地获取资源利用资源可以说“可以租赁何必拥有”是对虚拟经营模式最形象的诠释一般来说企业虚拟经营主要分为以下几类
一业务外包企业按扬长避短留强去弱的原则精简组织结构仅建立或保留关键的职能机构集中力量开展属于自身强项的业务而把非强项业务外包出去让国内外相对条件好能力强的专业企业去经营也就是将那些对应的非关键的职能机构虚拟化借用外力即社会优质资源来弥补整合企业资源通过“借鸡生蛋借船出海”来降低经营成本增强组织的应变力争取市场竞争中的最大优势例如上海“恒源祥”绒线公司过去仅仅是一个毛线商店后来运用品牌优势与其他生产企业进行联合创造企业的品牌产品
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