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认证,培养学生网络维护优化、产品维护技能、故障诊断能力等方面的硬技能,按照订制岗位方向实施跨界培养,提升学生的岗位迁移能力,实施“素养引领、知识融合、技能跨界”ICT人才培养。
“素养引领、知识融合、技能跨界”ICT人才培养,如图1所示。在ICT产业发展和升级背景下,IT和CT知识相互融合和渗透,企业对于岗位技能要求不再是单一的IT或CT技能,而是ICT融合技能。基于这个思考,在市场调研基础上,结合通信类专业高职毕业生就业岗位分布现状和发展趋势,依据华为ICT人才培养七维度通用能力标准,与华为共同确定本专业订制岗位,每个岗位订制方向的专业核心课程均可以作为其他岗位的拓展课程,一方面培养学生的订制岗位内部的跨界技能,另一方面应对通信新技术发展和顶岗实习岗位迁移,培养学生外部的跨界技能,实现学生的跨界培养,增强学生的岗位迁移能力。
f图1“素养引领、知识融合、技能跨界”ICT人才培养模式
在校期间实施A级国际认证,通过组建工作室等途径培养部分学生达到华为P级认证标准要求,通过省级、国家级职业技能大赛等途径培养部分学生达到华为E级认证标准要求。顶岗实习后按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通过华为企业大学等途径,帮助学生通过P级或E认证,提高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
ICT人才培养七维度通用能力标准,如图2所示。
图2ICT人才培养七维度通用能力标准
图2模型中职业道德素养、用户需求分析、协议理解深度、严谨逻辑思维等四个维度能力着重培养学生的软技能;网络维护优化、产品维护技能、故障诊断能力等三个维度能力重点培养学生的硬技能,硬技能是学生迈入职业生涯的基础,而软技能是学生职场核心竞争力的体现。图2模型中三个七边形表征不同层
f次人才通用能力标准要求,对应华为APE三级认证要求,最里层的多边形对应A级层次人才标准,给出了该层次人才七个维度能力的要求,更加注重网络维护优化能力;中间的多边形对应P级层次人才标准,对于用户需求分析、协议理解深度、逻辑思维、故障诊断等方面要求较高;最外层的多边形对应于E级层次人才标准,各方面要求都很高。
ICT人才培养七维度通用能力标准模型基本内涵如下:(1)职业道德素养:在项目化教学、小组工作任务实施过程中,不断积累实践经验,形成出色的团队组织协调能力、优秀的职业道德素养。(2)用户需求分析:分析用户的业务需求,进行工程项目实施设计和维护,树立为未来工作而学习的职业目标。(3)协议理解深度:对协议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