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生物第三册人教版
第2节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一、知识结构
过程特点研究的实践意义二、教学目标1、分析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过程和特点。2、概述研究能量流动的实践意义。3、尝试调查农田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情况。三、教学重点及解决方法教学重点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过程和特点。解决方法⑴借助于某一具体的食物链,让学生分析能量流动的过程。⑵教师引导学生用数据来分析能量流动的特点,在学生归纳总结的基础上,教师阐述生态系统能量流动具有的两个特点。2、教学难点及解决方法教学难点同上。解决方法同上。四、课时安排2课时。五、教学方法讨论法、讲解法。六、教具准备图片。七、学生活动1、学生讨论、阅读、交流相关内容。2、开展调查活动。八、教学程序(一)明确目标(二)重点、难点的学习与目标完成过程
第1课时提出问题:1、在已学过的生物学知识中与能量相关的概念有哪些?2、请用概念图的形式,建立这些概念之间的联系。分析、组织讨论:1、就一个生物个体(如人)而言,能量是如何输入、储存和散失?2、如果考虑一个种群,我们如何研究能量的输入、储存和散失?小结:
f生态系统存在着:生产者→初级消费者→次级消费者的营养结构。提出问题:⑴能量是怎样输入生态系统的?⑵能量流动的渠道是什么?⑶能量流动的过程是怎样的?
小结:在生态系统中,能量的形式不断转换,如太阳辐射能通过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转变为储存于有机物化学链中的化学能;动物通过消耗自身体内储存的化学能变成爬、跳、飞、游的机械能。在这些过程中,能量既不能凭空产生,也不会消灭,只能按严格的当量比例由一种形式转变为另一种形式。因此,对于生态系统中的能量转换和传递过程,都可以根据热力学第一定律进行定量计算,并列出能量平衡表。
提示:能量在生态系统中的流动,很大部分被各个营养级的生物利用,通过呼吸作用以热的形式散失。散失到空间的热能不能再回到生态系统参与流动。因为至今尚未发现以热能作为能源合成有机物的生物。
引入:赛达伯格湖的能量流动。简介林德曼研究的背景,说明定量研究的重要性,并指导学生阅读教材中赛达伯格湖的能量流动图解。提出问题:1、请用表格的形式,将图中的数据进行整理。例如,可以将每一营养级上的能量“流入”和“流出”整理成一份清单。2、分析每一营养级上能量的“流入”和“流出”是否平衡。3、分析流到下一营养级的能量占流入该营养级能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