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的密度关系不大;两种生物竞争的结果常表现为相互抑制,有时表现为一方占优势,另一方处于劣势甚至灭亡;群落演替受群落内部因素如植被之间的竞争和外界因素如水分等的共同影响。答案:D5.2016届广州三校联考科学家在印尼婆罗洲发现,蝙蝠栖息在猪笼草的捕虫囊中,这种异于寻常的生存方式,给双方都带来好处猪笼草得益于蝙蝠粪便中的营养素,而蝙蝠则安全藏匿于猪笼草的捕虫囊中。则蝙蝠与猪笼草的种间关系是A.捕食C.互利共生B.竞争D.寄生
解析:本题考查生物的种间关系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的理解分析能力。根据题意叙述可知,蝙蝠与猪笼草生活在一起对彼此有利,故它们之间的关系是互利共生。答案:C6.2016届湖南益阳箴阳中学高三模拟某地土壤中小动物的物种数和个体总数如表,以下有关叙述正确的是土层0~5cm5~10cm10~15cmA表中的信息说明群落具有垂直结构B.不同土层中小动物的分布与光照无关C.不同土层中的小动物都是消费者D.土壤中某种小动物个体总数下降则该地物种丰富度随之下降解析:表中结果显示,在垂直方向上不同的土层中分布有不同种类的物种,这体现了群落的垂直结构;不同土层中的小动物分布与光照有关;小动物不一定都是消费者,如土壤中的蚯蚓是分解者;物种丰富度是指物种数目的多少,某个物种的个体数量减少,只要该物种不消失,就不会影响物种丰富度。答案:A
2
物种数1143
个体总数792013
f7.2016届江苏南京高三模拟下列有关初生演替和次生演替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沙丘、火山岩上进行的演替是初生演替,冰川泥、弃耕的农田上进行的演替是次生演替B.初生演替形成的群落内无竞争现象,次生演替形成的群落内竞争明显C.初生演替所需时间较长,次生演替所需时间较短D.初生演替能形成森林,次生演替很难形成森林解析:沙丘、冰川泥、火山岩上进行的演替是初生演替,弃耕的农田上进行的演替是次生演替,A错误;初生演替和次生演替形成的群落内均存在竞争,B错误;初生演替所需时间较长,次生演替所需时间较短,C正确;次生演替比初生演替更容易形成森林,D错误。答案:C8.2016届河北衡水中学高三月考建立数学模型是生态学研究的重要方法,如图坐标系中的曲线可表示生态学中相关研究对象的变化规律,以下描述最准确的是
A.1和2可分别表示死亡率和出生率随种群数量的变化B.若X和Y分别表示年龄和数量,则2表示的年龄结构为稳定型C.2可表示种群数量的“S”型增长在一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