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旧事资料 分类
达到其视觉隐喻的作用。显然在布雷克哈吉的作品里,“观看”是唯一的主体。这种不同于以往的视觉体验会给普通观众带来极大的挑战性。
在纪录片领域,革新和探索也没有停止过脚步,早期的纪录片创作者在片中大多表现一种猎奇的心态,拍摄的主题大多是异域的人和事物。直到1927年德国导演沃尔特鲁特曼拍摄了《柏林城市交响曲》给纪录片带来了全新的面貌。《柏林城市交响曲》这部片子拍摄的对象不再是离我们遥远陌生的一个人或一群人,而是将摄影机对准其生活的城市柏林,并按照一天的时间顺序将城市的各段时间内的不同面貌分成几段加以记录,影片无故事无对白,只通过导演敏锐的观察并捕捉住城市中不同阶层人群的生活场景,并运用富有节奏感的剪辑,将那个时代的的气息留存于银幕。这也开启了城市交响乐类型纪录片的先河,并深深影响了后来的纪录片创作,如维尔托夫1929年拍摄的《持摄影机的人》,将自己的“电影眼”理论付诸实践,整部影片带有强烈的形式美感,镜头上抽象化处理加上富有音乐感的剪辑,和影片内容达到了完美的结合,形式成就了内容,内容又提升了影片的高度。美国导演高佛雷雷吉奥耗费将近30年时间制作的“生活三部曲”(《失衡生活》1982年、《变形生活》1988年、《战争生活》2002年)继续着纪录片形式上的探索。该系列纪录片摄影上大量的使用两极镜头,再加上升
f龙源期刊网httpwwwqika
comc
降格的处理使得该片的影像极其华丽。奥地利导演尼可拉斯盖哈特2005年拍摄的《我们每日的面包》将镜头对向人们餐桌食物的生产工厂,镜头和声音处理采用极简主义,镜头多用单机位长镜头对准肉类和蔬菜的生产基地。这种处理手法和贝歇尔夫妇的“类型学”摄影有着异曲同工的效果。声音直接采用的是现场采集的环境噪音,这种无表情的摄影加以不配乐的自然音效,看似是没有半点的情感渲染,实际上正是导演所要在片中表达的情绪。也给观众以思考的空间。
艺术发展到今天,已经迈入了一个新的阶段,我们早已从以静帧图片为中心的“读图时代”转向到以动态影像为主流的“影像时代”。在“影像时代”这个背景之下,影像艺术的语言创新尤为重要。理清实验电影的渊源和实验电影的发展脉络,能对影像进一步研究有所裨益。实验电影在内容与形式上的探索,对未来电影的发展具有很强的启示性和预见性,为电影提供了新的创作手法和表现形式。实验电影其实就是对“电影”是什么?拍什么?怎么拍?等一系列电影本体性问题的探索。实验精神必r
好听全球资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