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改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教育专家认为我国课改经历三个阶段:激情冲动茫然困惑理性反思。全国各地众多的省市都在纷纷进行课程改革。期间我们有过激情冲动,有过茫然困惑,正在理性反思中,那么在课改中我们到底存在什么问题,针对这些问题那些问题我们应该采取什么对策。本文便是基于这问题在调查之中的一点心得,希望与同行共享,欢迎各位指正!(一)教师对新课程理念的认识问题。把传统教育与现代教育对立起来,将新课程教学方式与传统教学方式对立起来;将评价与应试教育等同起来,将闭卷考试与课改对立起来,结果素质教育庸俗化、形式化;将高分与低能等同起来,知识与能力对立起来;将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作用对立起来;将继承与创新对立起来。我人为新课程新在创新但必须是以继承为基础,创新才会有生命。在继承中创新和扬弃中的突破。不能今天否定昨天,明天否定今天,使教育永远是零起点。这就启示我们:在经济有待发展,教育投入不足,优质教育资源偏少,考试制度不可能做太大改变的情况下:课改主要的不是否定什么,要改变什么,而更重要的是要增加什么;课改要立足我国的国情,受各方面条件的制约,因此,只能是渐进性、积累性过程。不能迈大步,更不能一刀切;课改是“国际理念,本土行为”,更需要教师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发挥各自教育智慧,积极主动地去探索、积累、提升。(二)教师在新课程教学中可能存在的问题
1
f首先是三维教学目标的虚化。其主要表现有二:第一、三维教学目标不等同于淡化“双基”教学。有人把扎实的“双基”训练作为课改的第一要革命的对象,提出要弱化、淡化双基教学。第二、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出现了“贴标签”的现象。一些教师脱离具体内容和特定情境,孤立地、人为地、机械生硬地进行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这种教育是空洞的、无力的,也是低效甚至是无效的。如何看待三维教学目标,我认为“双基”是我国基础教育的一大特色,也是我国基础教育的优势。扎实的知识功底,广博的知识视野,合理的知识结构,良好的知识素养,都是教育所要追求的目标。“双基”也是与时俱进的。知识是学生实现一切发展的基础,但学习什么知识和以什么方式掌握知识对学生真实发展状况有重大影响。培根对知识的三个比喻:象蚂蚁一样,只知搬运材料复制知识;象蜘蛛一样,只知从自己肚子里吐丝布网,内化知识;象蜜蜂一样地采集百花的花粉进行消化加工,并酿制成蜜浆,生成知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