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结和交流,提升了理论水平。
三、课题研究的依据1我国传统语文教学认为,博览、诵读、精思、背诵,是学生接受丰富的文化滋养,积累语言,培养感悟,形成较扎实的语文功底的有效方法。2依据《语文课程标准》有关阅读教学的新理念和各学段的阅读目标。利用图书馆、网络等信息渠道尝试进行探究性阅读。扩展自己
2
f的阅读面,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00万字。整个小学阶段背诵优秀诗文160篇,课外阅读总量145万字。
3苏霍姆林斯基有关阅读的论述。“通过阅读而激发起来的思维,好比是整理得很好的土地,只要把知识的种子撒上去,就会发芽成长,取得收成。由于能对书籍进行思考,学生就更容易掌握大纲规定的教材。学生对书籍的思考越多,他的内心中由于书籍而激发的喜爱感越强烈,他学习起来就越容易。”四、研究目标1探索课内课外阅读的渠道和阅读内容,构建指导小学生有效阅读经典的理论体系与操作方法。2开发编写一套适合小学生阅读的校本课程。3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丰厚语文积累;促进实验教师人文素养的提高和专业成长;丰富学校的文化内涵,提升学校的文化品位,促进学校的校园文化建设,充实学校的办学特色。五、研究内容(一)小学生阅读渠道的研究整合教育资源,充分发挥学校、班级、家庭合一的作用,营造书香校园、打造书香班级,共建书香家庭。1.如何营造书香校园的研究。2.如何打造书香班级的研究。3.怎样共建书香家庭的研究。(二)小学生阅读内容的研究
3
f适合学生课外阅读的杂志、诵读的诗文读本、阅读的经典读本研究。
六、课题研究方法及对象(一)研究方法1.行动研究法:关注教师在“书香班级”建设过程中的操作策略,关注教师的具体阅读指导行为。2.调查法:调查学生课外阅读的状况。3.个案研究法:观察记录在课内课外阅读研究实验中学生的发展和成长。4.经验总结法:实验教师根据自己在实验过程,总结在过程中的得失,并将有效的成功经验用于后面的实验之中,对实验效果不好的地方做适当的改进。(二)研究对象从2010年9月入学的一年级新生开始试验,梯度进行,直至学生小学毕业。并把每年的研究成果在下一级学生中推广。七、课题研究的步骤(一)准备阶段2010年9月2010年10月1.完成课题申报,制定课题实验子方案;2.组织课题组成员及教师学习相关理论知识,为课题的顺利进行作铺垫;3.了解各班图书角、学校图书室、电子阅览室的藏书及使用情况作好问卷调查,做好实验前的准备工作;
4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