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旧事资料 分类
让学生成为课堂学习的真正主人教学行为是教师和学生的双边活动,其属性与单方行为是截然不同的,关键就在“双边”二字上。“教”和“学”必须相辅相成,才能收到效果。虽然不胜枚举的教育教学论述中均明确强调了教者与学者的地位和作用,广大一线辛勤的教育工作者也已耳熟能详这些理念,但许多教师一走进教室就无意或有意地使课堂变成了自己的“一言堂”,学生只是被动的接受者:或听或记或做,完全忘记了他们的主人公地位。这种极为普遍的教学情形最终导致的结果就是教师呕心沥血费尽心力,所教学生的成绩却往往低得令人不可接受。进而教师怨天尤人,降低或丧失了对教育事业的信心和热情,对自己对学生产生了怀疑,即不利己,又不利人。那么,我们教师怎么做才能走出这种窘迫的困境,使自己的教学卓见成效,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双丰收呢?先来剖析一下作为教师的我们为什么会喧宾夺主一言堂的缘由吧。思想、观念和认识跟不上工作形势地需要首当其冲。思想上不怎么热爱教育事业,不怎么喜欢学生,甚至产生厌烦情绪。没有敬业精神,没有责任心和耐心,抱着“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的“混天儿”态度。这怎么行呢?古人云“知之者莫如好之者,好之者莫如乐之者也”。此其一。其二,教师教学观念老旧古板,对于新课程新理念中的“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定位理解不清、认识不透,从而授课时把握不准自己和学生各自扮演的角色,颠倒错乱,主角
f成了配角甚至听众。其三,教师对所代学生的接受、认知能力认识不够,估测错误,要么太高,要么太低。太高时认为我简单一讲他们都会,太低时认为我无论怎么迈力他们就懂那么点,不如自己连说带讲连问带答来得痛快,听懂的就懂,听多少算多少。孰不知学生每个都是活生生的个体,个性差异较大。他们都有足够聪明的头脑,都有强烈的求知欲望,是一张张洁白的画纸,怎么会描不出各色美丽的图画呢?其四就是教师为了在有限的四十分钟内“完成”教学任务,不“耽搁”时间而“无耐”为之,“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提问、调板、讨论这些学生活动一律从简要么取消。扪心细思,问题归根是出在我们对教学内容的安排和组织不合理上。内容多,都想讲一讲,生怕自己不讲学生不懂不会,讲了心里就“踏实”了。讲的时候又是平均使力,没有轻重,把握不好教与学的节奏,收放不当。你能说这位老师不认真不负责任吗?绝对不能!常言说得好啊,“宁吃好梨一个,不拾烂杏一筐”。指条“路”让他自己去找r
好听全球资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