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旧事资料 分类
一点的体现。(二)能够反映企业真实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采用历史成本计量,尽管都以货币作为计量单位,但是计量的属性却不能够配比。收入是按现行市价计量,而成本和费用却是按照历史成本来计量,这样计算出来的收入缺乏准确性和可比性,会出现收入超分配的现象。运用公允价值来计量,收入、成本和费用都采用公允价值,使计量属性符合配比原则,又保证了会计信息的真实性,有利于真实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正确评价企业的经营成果。(三)有利于提高持续经营的能力企业要持续不断地经营下去,必须使生产过程中耗费的生产能力得以补偿,以维持简单再生产和扩大再生产的需要。如果采用历史成本来计量在生产过程中的能力耗费,在物价上涨的经济环境中,相同的金额却不能购回与原来相等规模的生产能力,企业的
f实际生产能力将会萎缩。运用公允价值来计量,即按照现行市价或者未来现金流量的现值来计量生产能力,即使在物价上涨的经济环境中,相同的金额也能购回与原来相等规模的生产能力,使企业的经营在正常的状态下持续下去。(四)能够适应新业务的需要从目前会计界所遇到的会计计量难题来看,衍生金融工具会计问题、人力资源会计问题、环境会计问题、网络会计问题等,在计量基础上所共同指向的应是公允价值计量基础。当然,作为一项基本的会计计量基础,公允价值计量只能起到一种导向作用,并不能代替具体计量方法的研究。因此,在以后相当长的时间内,公允价值计量基础应该能够适应各种经济发展变化对会计计量的需要。
三、我国会计准则引入公允价值计量属性的必要性
我国原有会计准则与国际惯例最大的差别就是我国原有会计准则未能引入公允价值计量属性。而在西方发达国家公允价值计量属性应用非常广泛。我国于2006年2月15日发布了新会计准则并同时引入了公允价值计量属性这使得关于公允价值的讨论再次成为热点。(一)引入公允价值是国际间趋同的内在要求经济学家奥尔森认为国家之间发展差距的根本原因不在于资源禀赋和技术因素,而是由他们之间的制度和政策性质的差异所造成的。从制度经济学角度分析,一种制度的产生、稳定和变迁,取决于成本收益的对比核算及以此为基础的行为。只要改变现有制度、创建新制度的成本低于收益,制度的产生、变迁就有动力。我国引入公允价值计量属性是制度趋同的内在要求,而制度趋同的背后是成本与收益的权衡和制度效率最大化的行为体现。我国必须缩小制度差别,因为只有这样才能r
好听全球资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