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体地位⑵学生具有个体独立性,不以教师的意志为转移⑶学生在教育活动中具有主体的需求和责权
2、学生是发展的人(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
⑴学生的身心发展具有规律性
f①顺序性循序渐进②阶段性不能“一刀切”③不平衡性抓住发展关键期④互补性扬长避短⑤个别差异性因材施教
⑵学生具有巨大的发展潜能。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对学生进行形成性评价
3、学生是具有个性与差异的人(学生是独特的人,具有自身的独特性)
⑴人的全面发展使以承认学生的差异和个性发展为基础
⑵学生的个性与差异要求切实贯彻因材施教的教育理念
㈢教师观
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教师观:
1、现代教师角色的转换:
(1)教师由知识的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和学生发展的促进者
①首先,教师再也不能以传授知识作为自己的主要职责和目的,而应该把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指导学生的学习方法,组织管理和指导学生的学习过程,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能力作为自己工作的主要目标
②其次,现代社会的发展要求教师不仅仅是向学生传播知识和社会规范,更要关注学生人格的健康成长与个性发展,真正成为学生发展的促进者。
⑵教师从课程的忠实执行者转变为课程的建设者和开发者
⑶教师要从“教书匠”转变为教育教学的研究者和反思的实践者
f⑷教师要从学校的教师转变为社区开放的教师2、教师行为的转变⑴在对待师生关系上,新课程强调尊重、赞赏①首先,“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是新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②其次,尊重学生意味着不能伤害学生的自尊心,不能体罚、大声训斥学生,不能羞辱嘲笑学生,不能当众批评学生③最后,教师不仅要尊重每一位学生,还要学会赞赏每一位学生⑵在对待教学上,新课程强调帮助、引导⑶在对待自我上,新课程强调反思⑷在对待与其他教育者的关系上,新课程强调合作二、教师职业道德:㈠教师职业道德表现1、爱岗敬业,献身教育工作2、为人师表,做学生的楷模3、热爱学生,做学生的知音4、严谨治学,做学生的导师5、团结合作,为学生创建良好的成长环境
f㈡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
《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共六条,体现了教师职业特点对师德的本质要求和时代特征,“爱”与“责任”是贯穿其中的核心灵魂。
1、爱国守法教师职业的基本要求
热爱祖国是每个公民,也是每个教师的神圣职责和义务。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目标。实现这一目标,需要每个社会成员知法守法,用法律来规范自己的行为,不做法律禁止的事情。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