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断调整、更新方法,完善上个阶段得出的经验理论。同时加强理论学习以及与其他学校的互动学习,不断巩固“实验阶段性成果”,规范课题研究。在教导处、教科室的指导下,填好《课题活动记载》《学习笔记》等,打印教案,,装订论文,收集发表与获奖文章,分工合作,责任到人,有条不紊地做好资料收集整理工作。4、总结验收阶段(20149201411)进行终结性成果鉴定,推广实验研究成果。根据实验的研究实施情况,进行阶段总结,完成报告,汇总相关文、案资料,进行成果展示。届时,请相关专家来我校指导并进行鉴定,从而使本校小班化教育经验得以在本地区得以推广。七、研究基础成立了本校的研究团队,学习理论、观摩研讨,更重要的是本校研究小班化教育的氛围很浓;教育行政部门的扶持和教育研训部门的理论与技术支持等。主要文献有:1、《关于实施小班化教育的思考》杜晓梅《教学与管理》2003年21期2、《聚焦小班化教育内涵发展之路》陈玉云《江西教育》2004年17期
3、余洁:“透视美国小班化教育改革浪潮”《外国教育研究》20024、《小班教学的历史发展与香港经验》叶建源《中小学管理》2010年9期5、“西岗20条”《:小班化教育的经验解析》张永春《中小学管理》2010年9期6、《聚焦“每一个”实现小班化教育的效能江苏省南京市小班化教育改革的思考与实践》汪晓梅《中小学管理》2010年9期7、适合小班化的师资:从选择到培养陈敏《中小学管理》2010年9期8、《小班分层教学:让学生各得其所》李春梅郝广环吴锦莲《中小学管理》2010年9期9、《江苏教育研究:小班化教育专辑》2009年8期
8
f三、完成课题的可行性分析
负责人和主要成员曾完成哪些研究课题;研究成果的实践价值;负责人和主要成员曾完成哪些研究课题;研究成果的实践价值;完成本课题的研究能力和时间保证;资料设备;科研手段等。研究能力和时间保证;资料设备;科研手段等。(一)实验组织课题负责人:谢小伟具体执行人:邓春明核心成员:冯熙琴、、张文华、何胜、韩莹、孙俊、周琴、王霞、冯霞、严巧莎等9人在校长室的直接领导下,我们既倾听了市研训部门专家领导对本校实施小班化教育可行性的分析,又集中学校的教学骨干力量对本校的教学现状和未来发展进行了全面深入的剖析,对课题的方向展开了广泛论证。成立课题组时,对核心成员的确定和分工作了精心安排。核心成员九人,均是学校教育教学的中坚力量,其中教育教学管理人员4人,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