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旧事资料 分类
中西伦理学理论形态道德范畴之比较研究(续)【作者】魏英敏【作者简介】魏英敏1935,满族,辽宁人,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北京大学哲学系,北京市100871【内容提要】本文全面系统地论述了中西古今道德规范与体系之比较,从中可以看到中西在道德原则规范,伦理学体系的特殊性与共同性,对建立完善的科学伦理价值观颇有意义。【关键词】元伦理学规范伦理学描述伦理学道义论目的论德性论比较研究【正文】(三)东西方道德有相同之点,亦有相异之处,并有共同的规律性1中国西方古代奴隶制社会、封建制社会的道德都是等级道德,基本的宗旨是维护等级特权制度的中国古代社会的“礼”、“仁”等这些带有根本性的道德规范、行为准则、基本的内容,规定等级名分,区分尊卑贵贱,并要求人们安分守己,否则就是不道德。“三纲”、“五常”更加明显。“三纲”即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讲的就是君尊臣卑、父尊子卑,夫尊妻卑;臣要服从君,子要服从父,妇要服从夫。而五常德,即仁、义、礼、智、信又是为“三纲”所制约的。封建统治者,为了使维护封建制度的道德深入人心,甚至把它说成是“天定”的,这就是西汉大儒董仲舒所说的:“王道之三纲,可求于天,天不变,道亦不变。”西方古希腊罗马时代的四基德,即智慧、勇敢、公正与节制,这是非常明显的等级道德。柏拉图在《理想国》一书中,有非常明确的阐述。“智慧”是统治者、哲学家具有的道德;“勇敢”是武士即统治者的辅助者的道德;“节制”即控制自己的欲望,则是小生产者、自由民的道德;而“公正”就是各阶级的人,各不同等级层次的人各就各位,各司其职,不得越过规定的等级名分,否则就是不公正的。柏拉图说:“但是我想如果一个人天生是一个手艺人或者商人,但是由于财富的引诱,或者由于控制了选举,或者由于力量以及其它类似有利的条件而企图爬上军人阶级;或者一个军人企图爬上他的不配的立法者和监护者阶级,或者这几个人互相交换工具和地位,或者同一个人同时执行这些职务,我想你也会相信这种互相代替相互干涉会把国家带到毁灭的路上去吧!”“绝对是这样。可见,这三种阶级互相干涉和互相替代对国家来说是有很大害处的,因此可以很正确地把它称为最坏的事情。确乎是这样。而给国家带来最大损害的事情就应当叫做不公正。”(《西方伦理学名著选辑》上卷第155──156页)。从柏拉图在《理想图》中对四基德的论述,特r
好听全球资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