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序列探索法)将刺激按递增或递减的方式,以间隔相等的小步变化,寻求从一种反应到另一种反应的瞬时转换点或阈限的位置2恒定刺激法(正误法)选定几个固定刺激与最小变化法实施上无大差异,不同在于阈限值的计算上3平均差误法(均误法、调整法)3韦伯定律△φφC△φ差别阈限大小φ刺激的强度水平C韦伯分数4费希纳定律(对数定律)ψKlgφψ心理感觉的量值K固定的系数φ物理刺激高出绝对阈限以上的单位数量5史蒂文森定律(幂定律)SbIaS感觉量b由量表单位决定的常数a感觉道和刺激强度决定的幂指数6信号检测论的基本思想1信号和噪音
对信号检测起干扰作用的所有背景都是噪音。主试呈现的刺激,有时只呈现”噪音”刺激(N);有时信号刺激和噪音刺激同时呈现(SN)。让被试对信号刺激做出反应,被试每次都要判断所接受到的:(1)仅仅是噪音背景;(2)在噪音背景上叠加了信号。在这两种情况下,分别可以在心理感受量值上形成两个分布:信号加噪音(SN)分布(即信号分布)和噪音(N)分布。7信号噪音信号刺激噪音信号所伴随的背景8信号检测论的两个独立指标1辨别力指标d’对刺激的感受性的度量2判断标准反应偏向的度量①似然比β②报告标准C
第六章注意1过滤器理论(早、中、晚)1单通道模型早期选择模型(双耳分听实验)按“全或无”的方式进行工作注意位于信息加工的早期阶段2衰减模型中期选择模型(追随耳实验)重视中枢系统的二次选择3反应选择模型晚期选择模型注意在于选择对刺激的反应
f2资源限制理论卡内曼提出把注意看作心理资源,注意的有限性不是过滤器的结果而是受到了从事操作的有限心理资源的限制,注意的功能就是资源分配3特征整合理论特雷斯曼提出其核心是将客体知觉过程分为两个阶段①前注意加工阶段(对特征进行自动的同时加工)②特征整合阶段(将诸特征整合为客体,是系列加工)4注意的研究方法1提示范式2搜索范式3过滤范式4双任务范式5电生理学研究方法①脑电图②事件相关电位5事件相关电位(电生理学研究的主要手段)在时间上与事件相联系的电位6警戒(加工定向注意)是持续注意的一种形式,指个体在一定环境中为觉察特定的、难以预测而又较少出现的信号所保持的准备状态
第七章知觉1直接知觉间接知觉的研究历史1直接知觉认为知觉只具有直接性质,最具代表性的是知觉的刺激物说。①其最早来源于格式塔心理学,它的主要观点是:人们的知觉是对事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