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孔(隙)度(1容重比重)×100。土壤孔隙的类型:根据孔隙的粗细分为三类:非活性孔隙、毛管孔隙、通气孔隙。土壤通气性的调节:旱地:耕作松土、深耙勤锄、深松耕层等措施;水田:干耕、晒垡、烤田等措施。10、晶体粘土矿物可分四大组:1:1晶格型高岭土组;2:1晶格型水化云母组;2:1膨胀晶格型蒙脱石组;2:1变异晶格型坡缕石或纤维粘土组。11、土壤耕性:指土壤在耕作时所表现的特性,也是一系列土壤物理性质和物理机械性的综合反映。耕性的内容:耕作难易程度,耕作质
2
f量的好坏,宜耕期长短。
12、影响土壤氧化还原电位因素:A、土壤空气状况;B、土壤含水量;
C、微生物活动;D、易分解的有机质含量;E、植物根系的代谢作用;
F、土壤的pH值。一般而言是随着pH值的升高而下降的。
13、影响蒸散的因素:(1)随空气湿度降低而增加(2)随风力增加
而增加(3)随温度提高而增加(4)随土壤湿度增加而增加
14、土壤热量的来源:太阳的辐射能,生物热,地球内热。土壤在接受或散失一定的热量后所引起的土温升高或降低的多少或快慢主要取决于:1土壤热容量2土壤导热性3土壤吸热性和散热性。
土壤热容量是指单位质量(重量)或容积的土壤每升高(或降低)1℃所需要(或放出的)热量。容积热容量:每单位容积土壤增温(或降温)1℃所需要的热量。主要取决于水和有机质含量,有机质和矿物质含量相对稳定,故土壤水在热容量中起决定性作用。所以调节土壤含水量是调节土温的有效措施。砂土一般含水量少,温度容易升降,为暖性土;粘土为冷性土。
导热性土壤从温度高处向温度低处传导热量的性能称为导热性。导热性大小用导热率表示。导热率在单位厚度(1米)土层,温差为1℃时,每秒钟经单位断面(1米2)通过的热量。当土壤干燥缺水时,土粒间的土壤孔隙被空气占领,导热率就小。当土壤湿润时,土粒间的孔隙被水分占领,导热率增大。土壤导热率的高低对土温的变化关系很大。导热率低的土壤,昼夜温差大;导热率大的土壤,则土温平稳,昼夜变幅小。影响土壤导热率的是土壤含水量、松紧度和空隙状态。干燥无水的土壤,导热率主要决定于土壤的孔隙度。而湿润土壤,土壤导热率随水分的增加而逐渐加大。白天干燥的表土温度高,是因为水分少导热率低不容易向下传热。湿润土壤昼夜温差小,导热率高,白天向下传导,夜晚向上传导。人们通常混合沙子来炒花生,而不混合土,因为沙子导热率低,不容易炒胡。
土壤吸热性:土壤吸收太阳辐射能的性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