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旧事资料 分类
1、土壤:指地球表面具有一定肥力且能生长植物的疏松表层。2、土壤肥力:指土壤供给和调节作物正常生长所需要的水、肥、气、热和耕性的能力。3、土壤物理学:是研究土壤中产生的一系列物理现象及其变化规律的科学。土壤物理学的基本任务在于获得对支配土壤行为及其在生物圈中的机制的基本理解,包括这样一些相互联系的过程,如大地的能量交换以及田间水分和可移动物质的循环。4、土壤结构:土壤中颗粒的排列和组织。土壤结构体是土粒互相排列和团聚成为一定形状和大小的结构的土块或土团。土壤结构体的类型:块状结构体,核状结构,棱柱状结构和柱状结构,片状结构(板状结构),团粒(粒状和小团块)结构。5、土壤质地:土壤中各粒级占土壤重量的百分比的组合。土壤机械分布(土壤颗粒组成):土壤中不同级别颗粒的含量分布。土壤的颗粒组成:石砾、砂粒、粉粒(粉砂粒)和粘粒。国际上确定土壤质地的基础是砂粒、粉粒、粘粒的质量比。利用沉降法进行粒径分析,应注意以下几点假定:颗粒是坚固的球体且表面光滑;所有的颗粒密度相同;颗粒直应达到不受流体分子布朗运动的影响;供沉降分析的悬液必须稀释到颗粒沉降互不干扰,即每一个颗粒的沉降都不受相邻颗粒的影响;环绕颗粒的流体保持层流运动,没有颗粒的过快沉降引起流体紊流运动。土粒的分散:微团粒是粘粒直接凝聚而成,粗团粒则主要是由腐殖质和某些情况下土壤中的石灰物质、游离铁等所起的作用。中性土壤中主要是交换性Ca2起作用,酸性土壤中还有交换性AL3
1
f的作用,土壤溶液中盐类溶质浓度高也促进粘粒的团聚。用H2O2HCl处理和添加含Na的化合物作为分散剂。其中:H2O2作用是破坏有机质;稀HCl作用是为了溶解游离的CaCO3和其他的胶结剂,并用H代换有凝聚作用的Ca2和AL3等离子和淋洗土壤溶液中的溶质。交换性的H也有凝聚作用,必须用分散粘粒的Na代换,所用的Na的数量不能过多超过土壤的交换量。Na的作用是分散土壤颗粒。6、当量粒径:用与某粒级土壤颗粒沉降速率相当的圆球直径代表土壤颗粒的大小。当量孔径:与一定的土壤水吸力相当的孔径。7、比表面:用每克或每立方厘米分散相中有多少平方厘米表面表示。粘粒比表面积大透水性较差,CEC:蛭石蒙脱石伊利石高岭石)。8、土壤比重:单位容积的固体土粒(不包括粒间孔隙)的干土重量。故土壤有机质含量愈高,它的比重愈小。随土层深度的增加而增加。土壤容重:单位容积原状土壤体(包括孔隙)的干土重量。9、土壤r
好听全球资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