识的事物越来越多的时候,采用隐喻的思维方式,根据事物间的相似性,借助已知的事物去类比、认识和理解新的事物,用一种事情或经验去理解和经历另一种事情或经验,从而完成语义的延伸和抽象概念的表达。隐喻的主要功能是扩展语言,通过隐喻思维来扩展词义和词汇。在语言的产生和使用过程中,人们创造和使用的词汇,其初始意义往往是表示具体事物的,当人们逐步从这些具体概念中获得抽象思维能力的时候,往往又会借助这些表达具体事物的词语去表达抽象的概念,从而出现一词多义现象,或者进一步发展、生成新的词语。隐喻的另一个重要认知功能是使语言具有再生性。随着人们对客观世界认识的发展,大量新的事物不断涌现。当我们需要表达新事物、新概念或新观念而现有的语料库又不能满足我们的需要时,我们需要创造新词或赋予旧词新的意义。隐喻为新语言现象的产生和发展提供了理据。隐喻思维能力实际上就是人的形象思维能力、人的想象力和创新能力。隐喻是语义创造最有力的方式,语言研究对隐喻的普遍性已达成共识:无论在书面语还是在口语中,隐喻随处可见。在日常生活中,稍作留意就会发现语言使用者随时都会创造出一个个新的隐喻,而且这些新的隐喻在特定的语境中很容易为接受者理解。语言的创造力不在于词汇的不断增长,而在于词汇之间联系方式的创新,隐喻就是这种创新最突出的体现。用旧词表达新义是满足人们交际需要的既简单又方便的途径。人们不可能把所有的新事物、新发现都赋予全新的名称,那样语言中的词势必将变得数目庞大而不便使用。Lakoff和Joh
so(1980)认为,人类的概念体系从根本上说是通过隐喻构建起来的,而且构建过程是动态的,目标概念的内容随着新隐喻的出现而不断丰富和发展,从本来不相关的事物或概念中发现相似点,建立想象丰富的联系,新概念的表达方式或旧词的新义便应运而生。在当今高速发展的网络时代,一些我们原有的词语通过比喻、借代等修辞手法改变了原有的意义,或转移,或引申,或词义范围的扩大,使原本单调的词义变得形象生动、丰富多彩,这其中也有隐喻认知在发挥着作用。例如,“防火墙”原来是消防专用语,指“防火隔离带”。经过隐喻思维后的网络词语“防火墙”则是指对病毒、黑客进行防范的安全措施。现在,“防火墙”已经开始被用于非网络的场合,意义被泛化,指“对某种事物、现象或行为进行防范的措施”。又如,“踢”原是指“用脚触击”的动作,在网络BBS、聊天室中意义有所转移,形容在聊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