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旧事资料 分类
龙源期刊网httpwwwqika
comc

一词多义现象的隐喻认知研究
作者:李秉芬来源:《世纪之星交流版》2016年第07期
摘要一词多义现象是人类语言发展的必然,符合人脑记忆及语言使用的经济性原则。一词多义的形成与隐喻认知有着密切的联系,它是人类以身体经验为基础,通过发挥丰富的想象力,根据相似性原则,将一个概念域的概念投射到另一个概念域,由旧词衍生或派生出新义的认知过程。关键词一词多义;认知;隐喻认知语言学认为,多义现象是一个词语有多种具有互相联系意义的语言现象,是通过人为认知手段(如隐喻、换喻)由一个词的中心意义或基本意义向其他意义延伸的过程,是人类认知范畴和概念化的结果。一、一词多义现象产生的原因“所有词汇的所有意义最终是来自身体经验”(Mali
owski),持经验主义语言观的认知语言学家认为,词不是事物本身的模印,而是事物在心灵中造成的图像的反映(洪堡特1988:45)。语言中词语的意义不是外部现实客观的、镜像的反映,而是人类用语言符号来描述其自身经历的主客观世界里的事物和现象的经验,并赋予它们名称,从而形成语言中反映主客观经验世界的一个个概念的。原始的概念往往是对某些具体语境下的具体事物的指称,其语义是单一的、具体的。随着人类体验的增多,每一个事物或现象如果都用一个特定的词汇来指称,势必会产生庞大的词汇和表达式,这样容易造成人脑记忆的沉重负担,反而不利于掌握和交际。出于语言的经济、实用原则,用一个词在不同的语境下表达不同的意义就成了语言发展的必然,它便于人们简便、有效地交流和认识世界。认知语言学认为,尽管语言符号在基本范畴等级上有一定的任意性,但是在构成上位范畴的词或词组乃至短语和句子的过程中是有理据的。这种理据不在于通过形式直接反映外部世界的事物,而在于反映人们对世界的认知方式,即语言形式相对于人的认知结构来说不是任意的。多义词的多义义项与原始语义之间总是有着这样或那样的语义关联,这种语义关联背后隐藏着的语义理据是一种心理联想,它主要是通过隐喻和转喻两大认知手段来实现的。二、一词多义现象的隐喻认知隐喻不只是一种修辞手段、一种语言的装饰,更是人类思维和认识世界的方式。隐喻思维能力是人类认识抽象事物不可缺少的一种认识能力(赵艳芳)。人类通常是按照“认识自我→认识周围的事物→认识较远的事物→认识抽象的概念”这样一个认知模式来认识世界的,当人
f龙源期刊网httpwwwqika
comc
类需要认r
好听全球资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