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的日常生活习惯对学习成绩的影响的调查研究
一、引言在我国,学生的学习成绩一直是家长、学生和老师高度关注的焦点。尽管素质教育推行了多年,其教育理念也早已深入人心,为人们所接受,但无可否认,学习成绩仍然是衡量一个学生智力、能力的最重要的指标。无论是家长还是老师,或者是学生自己,学习成绩都是他们无法回避的话题。一方面,学习成绩的确可以衡量一个学生的学习状态和学习效果,另一方面,除了学习成绩之外,目前也的确找不到更加直观的衡量一个学生学习情况的途径了。此外,更重要的是,由于优质教育资源的相对缺乏,优秀学校仍然是广大学生竞争的目标,而进入这些优秀学校的基本途径就是考试学习成绩在某些时候,“一卷定终身”,起着决定学生前途命运的重大作用。如此情形,又有哪位家长、哪位学生能够视学习成绩如无物呢?那么,如何取得良好的学习成绩?影响学习成绩的因素有哪些?与此相关的研究比比皆是。多年来,比较普遍的认识是将影响学生学习成绩的因素分成两大类,一类叫智力因素,比如思维、想象、记忆、联想、推理、理解能力等等,智力因素高的孩子,我们称之为“聪明”,聪明的孩子掌握知识比较快,学习轻松,尤其是对于一些比较难的题目,他们解决起来明显占优势,学习成绩自然就好。传统教育一贯来比较注重开发学生的智力因素。另一类因素称为非智力因素,这是近十几年来才逐渐被大家所接受的观念。非智力因素包括学生的意志力、道德修养、克服困难的勇气和能力及自信、自立、自强的良好心理素质等。根据非智力因素对心理活动的调节范围以及对学习活动直接作用的程度,可将非智力因素划分三个不同层次:第一层次,指学生的理想、信念、世界观。它属于高层次水平,对学习具有广泛的制约作用,对学习活动具有持久的影响。第二层次,主要是指个性心理品质,如需要、兴趣、动机、意志、情绪情感、性格与气质等,这些属于中间层次。它们对学习活动起着直接的影响。第三层次,指学生的自制力、顽强性、荣誉感、学习热情、求知欲望和成就动机等等,它们是与学习活动有直接联系的非智力因素,对学习产生具体的影响。这些因素充满活力,对学习的作用十分明显。长期以来的实践证明,非智力因素对学生学习成绩所具备的强大制约作用,这已经是不可否认的事实了。这些非智力因素或推动着学生积极学习,轻松地取得好成绩;或制约着学生努力学习,使其处于消极的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