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源期刊网httpwwwqika
comc
浅谈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语感培养
作者:姜得霞来源:《新校园中旬刊》2013年第12期
摘要:培养语感是学生学习语文、进行语文阅读的关键环节,同时也是学生语文能力的重要标志。培养学生的语感是一个长期的、科学的过程,需要我们在语文阅读教学中,采取适当的方法对学生进行不间断的训练,争取使学生的语感能力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语感培养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应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引导学生丰富语言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语感指的是对语言文字敏锐的领悟和品味能力,是人们接受和输出语言能力的客观反映,是学生认识逐步走向作者心灵的桥梁。新课改理念认为,语感的培养不仅是语文教学的本质和核心,也是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一条有效途径。因此,在阅读教学中要特别注重学生的语感培养。那么,在教学中应怎样培养学生的语感呢?
一、反复诵读,培养语感
叶圣陶说:“作者胸有境,入境始与亲。”在阅读教学中,要结合具体的语言环境,对文中感情表达丰富的句段,让学生反复诵读,并在诵读中仔细品味句子语调、节奏的变化,使学生入情入境,与作者产生感情共鸣,进而生发强烈的语感。特别是对文中包含的那种“只可意会、不可言传”意思的句子,更应该强调在反复的诵读中培养学生的语感。如《金色的鱼钩》中老班长看到三位小战士不喝鱼汤时说:“怎么了,吃不下?要是不吃咱们就走不出这草地。同志们,为了革命,你们必须吃下去。小梁,你不要太脆弱!”第一句着急地发问,第二句慈和地说理,第三句庄重地命令,第四句严厉地暗示。结合上下文,了解当时说话的语境,让学生反复诵读,那激昂委婉的语调,使班长关心同志、忠于革命的精神得到充分的体现。这样,情感激发出来了,强烈的语感也就产生了。
二、比较诵读,培养语感
对文中含有表现力丰富的词语的句子与改动后的句子进行比较诵读,是培养语感准确性的重要方法。叶圣陶先生说:“语言教学,最要紧的还是多比较、多归纳、多揣摩、多体会。”教学中可以运用增加、删除、调换、替代等方法,让学生比较、揣摩、品味课文语言使用的准确性、鲜明性、生动性。揣摩就是多了解作者的思路、意旨,把包含在话里的意思和情趣体会出来,形成语感。例如《燕子》中有这样的描写:“有几只横掠过湖面,剪尾或翼尖偶尔沾了一下水面,那小圆晕便一圈一圈地荡漾开去。”先让学生读这个句子,然后删除句子中的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