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静到动,运用多媒体
课件演示定理形成过程,及演示“存在性”和“唯一性”,“任意性”等;其次,在充分理解向量加
法的平行四边形法则和向量共线的充要条件的基础上,多方位、多角度设计有关训练题,从
而加深对该定理的理解。
二.教学策略(一)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
1.在教学方法上,积极构建知识探究过程,创设“最近发展区”,调动学生已有的知识和认知经验,采取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启发式、探究式教学方法。
2.在教学手段上,使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利用多媒体课件,以增加课堂容量,提高学生的兴趣,使学生加深对定理、概念的理解,使书本的图形“动”起来,加强了教学的直观性。(二)学情分析学法指导
1.学情分析前几节课已经学习了向量的基本概念和基本运算,如共线向量、向量的加法、减法和数乘运算等;学生对向量的物理背景有了初步的了解。如:力的合成与分解、位移、速度的合成与分解等,都为学习这节课作了充分准备。本节课内容比较抽象,学生接受起来比较困难,是《平面向量》》部分难点之一,授课对象是我校高一年级的学生,学生具有一般的归纳推理能力,思维较活跃,但创新思维能力较弱。在学习过程中,大部分学生只重视定理、公式的结论,而不重视其形成过程。2学法指导教师平等的参与学生的自主探究活动,通过启发、引导、激励来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根据学生的认知情况和情感发展来调整整个学习活动的梯度和层次,引导学生全员、全过程参与,保证学生的认知水平和情感体验分层次向前推进。三.教学设计为了更好的突出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完成教学目标,我把本节课的教学实施分为以下七个环节来进行。(一)导入情境、提出问题(二)数形结合、探究定理(三)难点突破、揭示定理(四)例题讲解、运用定理(五)拓展练习、巩固定理(六)归纳小结、深化认知(七)布置作业、巩固提高本节课设计主要通过:一是通过设置学生的认知冲突引入课题,二是自始至终抓住运算这条主线,三是从教材整体上把握本节课内容,让学生经历从直线到平面推广的过程,进而给学生留有推广到空间,一直到
维空间的想象余地。【教学流程】(一)导入情境、提出问题情境:2008年9月25日晚21时10分04秒神舟七号载人航天飞船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9月27日下午16时30分航天员翟志刚首次进行出舱活动成为中国太空行走
2
f第一人。
图(1)速度的分解示意图让学生思考上面的例子速度分别是如何分解的?通过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