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旧事资料 分类
清朝有省、道、府、县四级。元朝创行省制度是我国古代地方行政组织的一次重大改革。[简答]中国古代行政组织的特点。1强化中央集权,集国家最高权力于一人之手,是中国古代行政组织发展的主流。2中国古代行政组织的演变具有前后因袭、循序渐进的特点。3中国古代行政组织结构严谨,分工精细,层级节制,集中统一。4中国古代的行政组织具有强烈的宗法色彩,奴隶制时期“亲贵合一”的组织原则、等级观念等禁锢了行政组织的进一步发展。二、中华民国的行政组织[单选、多选、辨析]南京临时政府时期(19121913):先依据《临时政府组织大纲》,采取总统制,后公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改总统制为参议院下的内阁制。北洋政府时期(19131928):公布《新约法》,改内阁制为“总统制”,后改帝制。国民政府时期(19271949):根据孙中山的五院并立制构想,国民政府由行政院、立法院、司法院、考试院和监察院组成,行政院是国民政府的最高行政机关,五院院长由国民党中央执委会选任。[简答]中华民国的行政组织特点。(孙中山五权并立思想与国民政府五院制的区别。)1中华民国的行政组织在其初创期,接受了西方三权分立与民主共和国的思想,但现实中进步是脆弱和有限的。2孙中山提出的政权和治权相区别,在国民大会下实行立法、行政、司法、考试、监察五权并立的思想,具有历史的进步意义。在实施中,总统权力大于内阁(行政院),国民大会权力很小,与孙中山主张相去甚远。3从法律上确立了国民党一党专政的政治体制。4在中央与地方的关系上,国民政府没有也不可能实现孙中山的均权制主张,而是中央集权制与地方军阀割据并存。三、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行政组织[单选、辨析]第一阶段(19491954)的行政组织:典型的议行合一体制,政务院是国家政务的最高执行机关。第二阶段(19551966)的行政组织: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国家最高权力机关,国务院是国家最高行政机关,国务院组织结构由职能机构、直属机构、办公机构三大块组成。第三阶段(19671974)的行政组织:上海“一月风暴”后,革委会成为政府机构,1970年开始的机构大精简使国务院机构总数达到建国后的最低点(32个)。第四阶段(19751981)的行政组织:到1981年12月,国务院机构总数达到建国以来的最高点(100个)。[多选]我国地方行政组织多数为省、市(地级)、县、乡四级。全国有23个省、5个自治区、4个直辖市、香港和澳门2个特别行政区,6个行政特区。在地方
5
f行政组织的组r
好听全球资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