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用于水肿、小便不利等证。3.味的来源A.实践味-真实滋味B.理论味-由药物的作用推出来的味4.气与味合参:
每一种药物都具有性和味,药性和药味分别从不同角度说明药物作用,二者合参才能较全面地认识药物的作用和性质。
性和味都属于性能范畴,只反映药物作用的共性和基本特点,因此不仅要性味合参,还必须与药物的具体功效结合起来,方能得到比较全面、准确的认识,便于指导临床应用。5注意:A每一种药物可有1种或多种味B主要的味起主要作用C性味对药物作用的影响有主次之分
第三节升降浮沉1.升降浮沉的概念:升降浮沉是反映药物作用的趋向性,是说明药物作用性质的概念之一。2.升浮与沉降的作用:
5
f课件
升浮:属阳,具有升阳发表、祛风散寒、涌吐、开窍等功效,用于病变在上、在表,病势下陷者。沉降:属阴,具有泻下、清热、利水渗湿、重镇安神、潜阳息风、消导积滞、降逆止呕、收敛固涩、止咳平喘等功效,用于病变在下、在里,病势上逆者。3.升降浮沉与药物性味的关系:升浮-多具有辛、甘之味和温热之性。沉降-多具有酸、苦、咸之味和寒凉之性。4升降浮沉与药物质地的关系:(1)质地轻如花、叶,大多升浮
“诸花皆升,旋覆独降”(2)种子、果实、矿物、贝壳,大多沉降
“诸子皆降,蔓荆子独升”5影响升降浮沉的主要因素:炮制、配伍
A炮制,如酒炒则升,姜汁炒则散,醋炒则收敛,盐水炒则下行。B配伍,在复方配伍中,性属升浮的药物在同较多沉降药配伍时,其升浮之性可受到一定的制约。反之性属沉降的药物同较多的升浮药同用,其沉降之性亦会受到一定程度的制约。6升降浮沉对临床用药的指导意义:掌握药物升降浮沉性能,可以更好地指导临床用药,以纠正机体功能的失调,使之恢复正常;或因势利导,有助于祛邪外出。
第四节归经1.归经的概念:归经是药物作用的定位概念,即表示药物作用部位。归是作用的归属,经是脏腑经络的概称。2.归经的理论基础及依据:归经是以脏腑、经络理论为基础,以所治具体病证为依据。3.归经理论对临床用药的指导意义:
掌握归经,有助于提高用药的准确性。但运用归经理论,必须考虑到脏腑经络间的关系。
由于脏腑经络在生理上相互联系,在病理上相互影响,因此,在临床用药时往往并不单纯使用某一经的药物。勿将中医脏腑经络定位与现代医学的解剖部位混为一谈。再者,归经所依据的是用药后的机体效应所在,而不是指药物成分在体内的分布。4四气、五味、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