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旧事资料 分类
的基本性质和特征的高度概括,又称药性。药性理论是中药理
论的核心,主要包括四气、五味、归经、升降浮沉、毒性等。性能≠性状
中药的性状:是指药物形状、颜色、气味、滋味、质地(包括轻重、疏密、坚软、润
燥等)。
第一节四气
1四气(四性)概念:
四气即寒热温凉四种药性,它反映药物在影响人体阴阳盛衰,寒热变化方面的作
用倾向,是说明药物作用性质的重要概念之一。
温热属阳,寒凉属阴。温与热,寒与凉性质同而程度异。
2作用及意义:一般来讲,
寒凉性药具有清热泻火、凉血解毒等作用,用于热证、阳证;
温热性药具有温里散寒、补火助阳、温经通络、回阳救逆等作用,用于寒证、阴证。
此外,尚有平性药,是指药物寒、热之偏性不明显,作用较为平和。
3四性与药物功效的关系
(1)四性与药物功效是共性与个性、抽象与具体的关系。
(2)四性只反映药物性质的一个侧面。
4注意:
A四性实质是寒热二性。
B每种药物只能有一种性(单一性)。
C平性指偏性不明显。
第二节五味
1.五味的概念:
指辛、甘、酸、苦、咸五味。此外还有淡味和涩味。
淡附于甘,涩附于酸,故习称五味。
4
f课件
2.五味的作用及意义:(1)辛味:(气虚、多汗、出血、阴虚阳亢等慎用)能散发散表邪-治疗表证;能行行血-治疗血瘀证,活血化瘀;行气-治疗气滞证,行气导滞芳香化湿-治疗湿阻中焦证;芳香开窍-治疗神昏窍闭证;芳香辟秽(2)甘味:(部分味甘质腻的药物易助湿满中,脾虚湿困者宜慎用)
能补-补益-治疗虚证。能缓-缓急止痛-治疗拘挛疼痛证。能和-和中-治疗脾胃不和证;调和药性-协调药性、缓和药性部分甘味药还能解药、食物中毒。(3)苦味:能泄、能燥(阴虚、气虚、气陷者慎用)通泄-通利小便-治疗小便不利之证;通泄大便-治疗大便秘结等证降泄-降泄胃气-治胃气上逆之呕吐;降泄肺气-治肺气上逆之咳喘;清泄-清泄热邪-治热证燥-燥湿-治水湿病证-寒湿证(苦温)湿热证(苦寒)苦能坚阴(4)酸味:(有实邪者慎用)能收-收敛-收敛固涩-治疗滑脱病证;能涩-固涩如用于体虚多汗,肺虚久咳,久泻久痢,遗精、滑精、尿频等(5)咸味能软-软坚散结-治瘰疬、瘿瘤、痰核、瘕等证;能下-泻下作用-治大便秘结证。(6)涩味:能收敛固涩-用于滑脱证,与酸味作用相似(但不尽相同。如酸能生津,酸甘化阴等皆是涩味药所不具备的作用。)(7)淡味:能渗、能利,有渗湿利水作用r
好听全球资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