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旧事资料 分类
)表示感叹的习惯说法
21、何其……:可译为“怎么那么……”或“为什么这么……”。例如:
①观庆父及叔牙、闵公之际,何其乱也?
②赐,汝来何其晚也?
22、何……之……:可译为“怎么……这么……”或“怎么这么……”,也可译为“怎么那么……”
或“为什么这么……”。例如:
①足下不欲破袁氏也,何言之不实也?
②观大夫类有道术者,今何言之陋也?
23、“焉哉”,表感叹语气,相当于“吧”,“焉”不起作用。例如:
反是不思,亦已焉哉!(《诗经氓》)
一、找虚词,定句读
浅谈高考文言文断句的解题技巧
f古人写文章,不用标点符号,他们明辨句读,虚词就成了重要的标志。尤其是一些语气词和连词的前后,往往是该断句的地方。文言文中,“夫、惟、盖、凡、窃、请、敬”等发语词和表敬副词,经常出现在句首;而“乎、哉、也、矣、欤、焉”等语气词经常出现在句尾;而“以、于、为、而、则”等连词经常出现在句中。根据这些特点,有助于断句。例如:于是余有叹焉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夫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王安石《游褒禅山记》)我们通过熟读语段可知,本语段中可置于句末的虚词有:焉、也、焉、也;置于句首的有:夫;分句首的有:以、则、则、而、而、故。这一语段,共有18处标点,可依据虚词来断句的就有10处之多,如果不考虑中间两处并列词语“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与“奇伟瑰怪非常之观”,这道断句题基本上可以根据找虚词的方法一次性解决了。二、找名词(代词),定句读和现代汉语一样,名词或代词一般也常常作句子的主语和宾语,因此找出文中反复出现的名词或代词,就可以确定停顿的位置。需要注意的是,文言文中,人名第一次出现时往往用全称,以后再出现就只提名不提姓了。例如《赤壁之战》中,“初,鲁肃闻刘表卒”,先用全称,以下“肃径迎之”“肃宣权旨”就不再提姓了。例如:孟子曰:“今之事君者曰:‘我能为君辟土地,充府库。’今之所谓良臣,古之所谓民贼也。君不向道,不志于仁,而求富之,是富桀①也。‘我能为君约与国,战必克之。’今之所谓
良臣,古之所谓民贼也。君不向道,不志于仁,而求为之强战,是辅桀也。由今之道无变今之俗虽与之天下不能一朝居也。”
译文:孟子说:“如今服事国君的人都说:‘我能为国君开拓土地,充实府库。’如今所r
好听全球资料 返回顶部